《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强化计量技术保障,助力质量强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3)37号)、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入推进计量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计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关于计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加强计量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服务供给和社会共治,全面提升全市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不断夯实计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的基础支撑作用,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提供坚实计量保障。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立现代先进测量体系,计量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围绕现代先进测量需求,新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筹建1个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培养10名计量学科带头人,打造5个计量科技创新团队。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建成1个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1个国家级产业计量中心,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200家以上,筹建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能源计量服务中心等,进一步完善与我市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相配套的计量测试
3、服务体系。计量监督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全市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项以上,强制检定项目市级及以下建标覆盖率达95%以上,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满足社会90%以上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计量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推动计量惠民工程实施提质增效,建立1个以上计量惠民示范县(区),引导培育1000家以上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和知识传播,建设1个以上“计量文化基地”,建设高等院校实习生培训基地,聘请10名以上“计量文化宣传大使”。三、重点任务(-)加强计量技术研究1加快重点领域计量科技创新研究。围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标准
4、装置建立,提升产业计量测试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微生物仪器检测、工程机械工作精度、工况环境监测等方面技术研究,争取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技术,解决电参数监测仪器、压力表、大口径流量计等仪器的在线计量检定校准难题,提升计量服务效能。探索开展计量标准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究和应用。2 .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计量业务智慧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实现计量检定、校准证书数字化,探索建立全市计量检定、校准结果数字化系统,建设市计量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环境监测、新能源汽车等民生领域计量数据基础工程建设。开展云计量技术研究,服务数字建设,探索互联网+智慧计量模式的市场应
5、用。3 .培育壮大重点产业。推进仪器仪表相关产业强链补链,结合我市实际,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及品牌。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升级和核心设备自主可控。鼓励面向先进制造业、民生改善、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新型标准物质研制,促进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和能力提升。4 完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先进测量需求,筹建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推动委员会在专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鼓励计量技术机构联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大产学研检用一体化合作,加快推进计量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构建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升计量技术资源服务能力和产业
6、支撑能力。(二)强化计量应用支撑5 .支撑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发展。开展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位置的动态三维测量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整体测量能力。加快省智能工程机械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建设,针对智能制造对计量测试准确度、测量效率、测量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在线测量的需求,开展前沿计量测试技术、产业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提供从关键参数测量、仪器设备校准、产品测试评价到系统方案集成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溯源链及前瞻性产业服务。6,服务交通运输计量保障。针对铁路及轨道交通安全专用测量设备、机动车测速装置、机动车光污染、声污染和尾气排放在线监测设备等开展计量技术应用研究,实行交通一体
7、化综合检测模式,确保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科学准确。重点开展无人驾驶工程机械导航计量控制研究和应用,围绕燃料电池、充电设施、大功率双向充放电系统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评价。加强交通监管设备等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和检测能力建设,持续提升计量对交通运输的技术保障能力,服务智慧交通建设。7 .服务医疗健康与安全。筹建省微生物仪器检测重点实验室。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实现微生物过程验证和检验检测,加强微生物仪器快速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围绕先进诊疗技术、治疗装置、肿瘤靶向药物等前沿领域提供计量测试技术
8、服务。加强公共安全、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矿山机械等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8 .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筹建市能源计量服务中心。尝试开发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做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落实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推动能源计量与碳计量有效衔接,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能效标识、水效标识检测服务,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三)加强计量保障能力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9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及重大民生需求,构建链条清晰、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
9、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破解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问题。新建和升级5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优先建立实施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所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快病原微生物快检、室外长基线、大口径流量、20MN力值和交直流充电桩等方面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尽快填补我市量值传递空白。10 .促进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可持续发展。坚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法治性、公正性和公益性定位,推动技术机构科学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全额保障强制性检定工作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确保技术机构稳定运转,保障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落实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确保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准确可靠、稳定有效
10、,确保强制检定工作有序顺畅。11 .促进现代测量技术服务发展。培育和壮大专业化、多元化的计量服务市场,逐步实现各类计量技术机构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共同发展,以满足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发展的需求。规范各类测量服务市场行为,探索建立测量服务业主体技术能力和信用第三方评价制度,促进测量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12 .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打造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量学科带头人。搭建计量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开展计量技术比武活动,提升我市计量专业技术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计量标准考评员队伍建
11、设和计量专业职称评聘工作,提升计量人才队伍层次。13 .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通过开展企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计量科技创新和测量数据应用,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计量技术能力建设和计量检测数据分析应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鼓励社会加大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源投入,落实好国家对企业新购置计量器具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四)加强计量监督管理14 .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优化改善民生计量服务。加强供水、供电、供热、燃气、公共交通等民生计量
12、行业的监督管理。围绕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安全防护等领域,增强我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实现民生计量领域重点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全覆盖。加强计量风险管控,及时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防范计量领域系统性安全风险。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超市和眼镜店等领域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建立民生计量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民生计量领域的日常监督检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15 .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全市“互联网+监管”系统,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加强民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燃油
13、加油机、加气机等民生计量器具检定数据分析和应用,促进计量工作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转变,提升计量监管的数字化水平。16 .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示范,营造信用为本、自觉自律的计量环境。培育“计量惠民示范县(区)”,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不断提升计量的社会共治水平。17 .完善计量执法体系。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制造、销售、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
14、量器具和净含量严重失准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培养计量执法队伍。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依法移送、依法办案意识,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定期听取计量工作情况汇报,加强计量工作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计量事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强化政策支持。各地要制定有效政策,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充分发挥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对计量
15、能力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发挥公益性作用的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惠民工程的支持,保障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效运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计量重大项目、计量创新平台、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先进测量技术研发、计量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现代先进计量器具设备研发和应用服务。(三)强化宣传引导。建设具有特色的计量文化基地,聘请计量文化宣传大使,做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收集、整理、保护等工作。推动计量走进中小学校园,鼓励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四)强化考核评估。加强计量工作绩效考核,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情况作为市质量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2025年底前对本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下一阶段计量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