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docx
《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总结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是指一批学校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集聚在一起,合作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共同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目前有多种形式,我校采用的是基于优质学校引领的城乡学校互助,即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以城市优质教育辐射到农村,以城带乡,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从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农村整体办学水平。我校于2020年同萧江一小和萧江四小结对,确定了友好互助关系。一学期来,萧江一小和萧江四小与我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开展了切实的交流和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方在师生交流、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收获了一些经验,遇到了一些困惑和迷惘,现在作一简单的回顾。一、宏观策划我校领导一向重视城乡学校结队互助,把它看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它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并作了长远的规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和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走在了农村中学的前面。为了结队互助的稳定持续的发展,双方建立了严格的组织。(一)联席会。建立校长联席会制度,拟定下一学期的计划,供联席会讨论、修改,形成共同体正式工作计划。(二)工作小组。联席会下设工作小组,由各校分管副校长组成,组长跟同联席会轮着主持,负责计划的具体落实,融入到各校的具体教学计划之中。(三)学科先导
3、小组。每一共同体内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若干学科先导小组,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史地、理化生、音体美、综合、校本课程开发等,由共同体内名优教师和相关的组成,引领新课堂教学实践。为落实结队互助,我校把常规工作制度化,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教师培训互训、学生交流、教学示范、教育科研等方面,都有相关的严格规定。某某中学出资10000元,我校也力所能及的出一点资金,作为共同体活动的基金,为共同体的运作提供金费保障。金费的开支严格按照学校的财政制度。二、具体工作(一)教育管理的交流。双方交换了各自的学校工作计划,对学校的重点工作、难点工作进行了交流。通过某某中学网站及时发布学校活动信息,建立了网上
4、交流平台。双方学校领导每学期都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定期到对方学校做学校教育管理的报告或专题讲座。(二)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也多次派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几教学骨干赴某某中学进行学习,参与听课、交流与研讨,要求每位去参观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写出心得,进行交流,扩大收获,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三)教学研究探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派出骨干教师在我校开公开课,并深入课堂听课,给我校教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两校还交流教学资料,如课件、教案、校本练习、试卷等。两校建立了教研组定期交流机制,在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标、操作新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进行坦诚的细致深入的讨论和磋商。(四)教育科研三校经常交流学
5、校科研信息。开设了课题研究的讲座,并多次组织我校的教科室、教研组进行座谈。两校还在师生评价研究、学生自主调节研究、学校质量管理研究等方面开展一些交流与探讨。三、主要措施(一)聚焦课堂,以问题引导研习。聚焦课堂,捕捉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以问题来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主要活动形式有:课例研习:主要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入手,整合共同体内专业引领力量,组成课例研习协作小组,实现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同步,探索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的程序为: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各校分头实施、共同体学科小组全体参与、形成书面报告或视频案例。具体的实践形式有“三实践二反思”、同课异构”、“比同比异”等。
6、校际会课:主要通过“课”的形式来交流对新课程理念和任务的理解,探讨课堂问题的解决。一般以上课T反思、说课T提问、对话T分组讨论T汇总、整理的流程开展,时间安排为半年一次,学期是小会,学年为大会。教学互访:教师间的相互邀请或主动走访,针对课堂教学疑难问题,通过访问获取他校同行的智慧。这种形式较为松散、自由,但由于教师有“不能失了礼数”,“不能让人家失望”的心态,因此教学互访的主客双方都能认真准备,教师学到了经验、切磋了技艺,同时也分享了情感和友谊,体验到了教学的快乐和幸福。专题研讨:就某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强强联手、集中各方优势资源,组成项目小组开展合作攻关研究。如“以学为中心的有效交流
7、”、“在阅读中学会表达”、“感悟语言过程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差异”和“教师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等。优势互补,以差别推动进取。注重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在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忱,使不同学校的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主要途径有:相互开放:建立异校听课评课签名制,通过教学节、开放日、学校的教研活动和一些教学随访,要求教师进行跨校和跨学科听课、评课,听评后进行签名,促使教师不断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信息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观课文化。骨干引领:充分发挥每一共同体内名优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先导小组。通过名优教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 城乡 学校 互助 共同体 工作总结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