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4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进区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4202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武进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42023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食物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是各级人民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全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常州市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4-2023)(常政办发(2014)I11号),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把动物疫病防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以促进动物疫病科学防治为主题,以转变兽医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养殖业
2、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分病种、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二、基本原则政府主导,分工协作。区、镇两级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企业、团体各负其责,全社会分工协作,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立足我区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动物防疫工作发展趋势,科学判断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合理设定防治目标,开展科学防治。一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我区不同区域饲养
3、特点,按照动物种类、养殖模式、饲养用途和疫病种类,分病种、分区域、分畜禽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管理。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整合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资源,确定区级优先防治病种,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措施,加强示范推广,统筹推进动物防疫各项工作。三、防治目标到2023年,全区形成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更加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更加稳定,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21种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表一)达到江苏省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乐6%、4%.3%以下,动物发病率
4、、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非洲猪瘟等14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表1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21种)一类动物疫病(6种):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羊痘。二类动物疫病(15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炭疽、血吸虫病、包虫病、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猪肺疫。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14种)一类动物疫病(9种):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绵羊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牛传染
5、性胸膜肺炎、口蹄疫(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猪水泡病、非洲马瘟、H7亚型禽流感。未纳入病种分类名录、但传入风险增加的动物疫病(4种):水泡性口炎、尼帕病、西尼罗河热、裂谷热。全区其他未发生过的,或心血清型的动物疫病。四、防治策略根据我区动物疫病防控实际,统筹安排动物疫病防治、现代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探索有武进特色的动物疫病防治模式,着力破解制约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性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条件保障,实施计划防治、健康促进和风险防范策略,努力实现重点疫病从有效控制到净化消灭。1 .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策略。根据江苏省相关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技术规范,
6、结合我区动物疫病流行态势,采取免疫、监测、应急处理、限时净化等措施,逐步清除动物机体和环境中存在的病原,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有计划地控制、净化、消灭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大的重点病种,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2 .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健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对重点疫病设定净化时限。完善养殖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监管制度,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定期实施动物健康检测,推行无特定病原场(群)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扶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逐步降低畜禽散养比例,有序减少活畜禽跨区流通。引导养殖者封闭饲养,统一防疫,定期监测,严格消
7、毒,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3 .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加强部门合作,严把入境动物疫病安全关。按国家规定对引进动物进行隔离检疫,建立动物防疫安全屏障,健全疫情监测制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强化技术和物资储备。完善入区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评估、检疫准入、可追溯管理等制度,全面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视监测能力建设。五、重点任务在全面掌握我区动物疫病流行态势、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强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有效防范重点外来动物疫病。1 .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开展严密的病原学监测与跟踪调查,为疫情预警、防疫决策及疫苗
8、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净化养殖环境,提高动物饲养、屠宰等场所防疫能力。完善检疫监管措施,提高活畜禽市场准入健康标准,提升检疫监管质量水平,降低动物及其产品长距离调运传播疫情的风险。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强制扑杀政策,建立扑杀动物补贴评估制度。完善强制免疫政策和疫苗招标采购制度,明确免疫责任主体。表2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考核标准疫病A型口蹄亚洲I疫型O型到2015年全区达到净化标准。全区达到免疫无疫标准。全区达到控制标准。至IJ2023年全区达到免疫无疫标准。全区达到非免疫无疫标准。全区维持控制标准。高致病性禽生物安全隔离区达到免疫无疫或非免疫生物安全隔离区达到
9、非免疫无疫流感无疫标准,全区达到控制标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部分镇或区域达到控制标准。部分镇或区域达到净化标准。部分镇或区域达到控制标准。标准,全区维持控制标准。全区达到控制标准。进一步扩大净化区域。全区达到控制标准。2 .控制主要人畜共患病。注重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强化易感人群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职业保护,提高人畜共患病防治水平,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对布鲁氏菌病,实行牲畜不免疫、定期检测、强制扑杀阳性牲畜政策,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奶牛结核病,采取定期检测、强制扑杀阳性牲畜、风险评估、移动控制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强化奶牛健康管理。对狂犬病,完善犬只登
10、记管理,实施全面免疫,扑杀病犬。对血吸虫病,重点控制牛羊等牲畜传染源,实施农业综合治理。对包虫病,改进动物饲养条件,加强屠宰管理和检疫。表3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考核标准疫病到2015年到2023年布鲁氏菌病全区达到净化标准。全区维持净化标准。奶牛结核病全区达到净化标准。全区维持净化标准。狂犬病全区达到控制标准。全区维持控制标准。血吸虫病全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包虫病全区达到控制标准。全区维持控制标准。猪伪狂犬全区原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全区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猪2型链球菌全区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全区维持稳定控制标准。3 .防治其他重要动物疫病。对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要加强检疫监
11、管和日常检测,继续保持全区清净无疫。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通过计划免疫与疫病监测,加强检疫与无害化处理措施。对炭疽病,加强屠宰检疫和可疑病例的诊断监测,及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羊痘,老疫区、重点地区要加强免疫、调入检疫隔离和无害化措施。对禽白血病和沙门氏菌病,结合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开展。表4其他重要动物疫病防治考核标准疫病到2015年到2023年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全区维持净化标准。全区维持净化标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部分镇或区域达到控制标准。全区达到控制标准。炭疽全区维持净化标准。全区维持净化标准。羊痘全区达到控制标准。全区维持控制标准。4 .净化种畜禽重点
12、疫病。引导和支持种畜禽企业开展疫病净化。制定健康标准,强化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市场准入和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无疫企业信息。引导种畜禽企业增加疫病防治经费投入。表5种畜禽重点疫病净化考核标准疫病到2015年到202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全区祖代以上种鸡场达到净化标准。全区所有种鸡场达到净化标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原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全区所有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5 .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健全外来动物疫病监视制度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制度,强化入境检疫和边境监管措施,提高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能力。加强野生动物传播外来
13、动物疫病的风险监测。实施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宣传培训计划,提高外来动物疫病发现、识别和报告能力。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与联防联控,健全技术和物资储备,提高技术支持能力。六、能力建设1 .提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能力。依托区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镇兽医站和防疫员,完善基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网络,强化疫苗物流冷链和使用管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保障能力建设。加强从业兽医管理,实行全员培训上岗,落实防疫责任。逐步推行在区镇两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以基层防疫员、执业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加大基层防疫员、乡镇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人员的兽医业务技能和规范操作培训
14、。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强制免疫应激反应死亡动物补贴政策。2 .心实验室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实施单位疫病监测计划,增加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经费投入。充实镇兽医站专业技术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监测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动物疫病诊疗能力。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视监测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能力建设。3 .提升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各级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机制。健全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配备应急交通通讯和疫情处置设施设备,增配人员物资快速运送和大型消毒设备。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疫病处置
15、扑杀补贴机制,对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给予补贴。将重点动物疫病纳入畜牧业保险保障范围。4 .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确立执法主体资格。科学配置执法人员,完善执法装备,保障执法专项经费、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加强检疫申报点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动物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完善养殖环节病死动物及其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政策。实施官方兽医制度,加强兽医执法队伍管理,强化执法人员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5 .提升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展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建设推进行动,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化水平。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兽用生物制品监管以及执业兽医考试和兽医队伍管理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6 .提升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五有”镇兽医站建设,提升镇兽医站综合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队伍诊疗机构多元化发展,完善动物诊疗机构管理机制,引导动物诊疗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加强动物养殖、运输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