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1范围为规范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保证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的质量,提高系统的安全与节能。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管理。单元式空调机的选型、安装与验收参照执行。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和定义略4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根据根据建筑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与能源及室外机(主机)布置条件,经技术、经济
2、、节能、安全与管理等方面因数综合比较合理时,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并确定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具体形式。4.1.2 产生电磁波或高频波等类似场所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时,应采取相应的抗电磁干扰措施,并做相应安全评估。4.1.3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的方法进行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4.1.4 空调室内设计新风量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采用显热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新风量还应满足房间除湿与湿度控制的需要。4.1.5 间歇空调房间,负荷计算时应考虑建
3、筑物蓄热特性所形成的负荷;不同时使用的房间,负荷计算时应考虑邻室空调不运行时所形成的围护结构传热负荷;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应分别计算室内显热负荷、潜热负荷与新风负荷。4.1.6 多联式空调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1V(C)、制冷季节能效比(CSEER)、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与全年性能系数(APF)应满足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规定要求。4.2 设备与系统选择4.2.1 有地热资源或有温度稳定、热储量充足的其他低温热源或废热可利用时,宜采用水源
4、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4.2.2 同一系统不同房间或同一房间不同位置同时存在空调冷负荷与热负荷时,宜采用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4.2.3 对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场所,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显热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并选用独立除(调)湿新风系统。4.2.4 住宅及高大空间有地暖需求时,宜采用空调、地板辐射供暖双功能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4.2.5 选用的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应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优选选择具有智能测霜与智能融霜功能的机组。4.2.6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房间功能、朝向、使用时间、负荷特性相同或相近、水平距离较短、计
5、量统一的房间,宜划分为同一系统;b)室外机组(主机)允许连接的室内机数量不应超过选用产品的技术要求,系统的配比率不应超过130%,不应低于50%;c)当有单台室内机值班运行要求的时,宜独立配设主机。当确需接入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时,应满足所选产品主机最小运行容量要求。4.2.7 室内机选型与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结合室内净高、气流组织效果、吊顶内空间、顶面装修效果与室内噪音设计标准及经济等因数,选择室内机形式、规格与数量;b)应根据室内设计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室内机额定制冷量、制热量进行修正;c)当采用卡嵌明装室内机时,安装高度不应超过产品的技术要求;d)吊顶空间紧张时,宜选用配带冷凝水提升
6、泵的室内机;e)每台室内机应留有检修口和维修空间。4.2.8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室外机(主机)容量确定:a)室外(主)机实际出力应为系统设计计算负荷;b)室外(主)机实际出力,即实际制冷(热)量需根据室外(源)环境温度条件、系统等效管长、室内外机组的安装高差以及融霜等因素进行修正。C)多联式系统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热)量可按下式确定:Q=1234Qr(3.2.8)式中:Q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热)量,单位,kW;QR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热)量,单位,kW;CG室外环境设计温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册选取;3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等效长度和安装高差综合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册选取;3空气源
7、热泵机组制热时的融霜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册选取,不宜低于0.82;8系统配置安全系数,取1.0-1.054.2.9 室外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远离高温或含防腐性、油雾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口;b)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避免其振动、噪声、气流等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卧室的影响;c)侧排风的室外机,其排风方向不应与当地气象参数主导风向相对,必要时可设置挡风板或设采用余压型室外机;d)设置在设有百叶遮挡的三面封闭平台内时,宜采用平直、稀疏百叶遮挡,不应采用防雨百叶等通风不良遮挡物;e)设置在楼内时,宜将室外机房布置在建筑的边角处,分别从不同方向进风和排风;f)不宜布置于通风不敞的高层建
8、筑物的竖向凹槽内,如下层室外机散热影响上一层室外机的正常运行,室外机可隔层布置,避免气流短路;g)室外机四周应有足够的安装和维修空间,并满足制造商技术手册相关参数要求;h)室外机应有固定与减震措施;i)室外机应与其他调频设备设备保持合理距离,应避免相互干扰。j)室外机布局宜美观、整齐。4.2.10 制冷剂管路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管径确定:1-室外机组与分歧管之间:管径应根据系统所有室内机的总容量来确定,若计算结果小于或等于室外机组制冷剂管道接口管径时,应与室外机组制冷剂管道接口相同;2-分歧管与分歧管之间:应根据其后面连接的所有室内机组的总容量确定;3-分歧管与室内机组之间:应与室内机管
9、道接口尺寸相同;4-制冷剂管路超过一定长度后,应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增大管径;5-各部分冷媒管管经可直接依据产品技术手册确定。b)系统等效长度,可根据施工图中实际管段长度与产品技术手册提供的连接管局部阻力部件所对应的等效长度累加计算确定,或按照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GB27941)的相关要求计算确定。系统实际等效长度不应超过产品技术手册限定值。4.2.11 水源多联机主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安装在室内专门机房内,机房应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或设置机械通风装置;b)设于室外时,设备及元器件应符合户外型相关产品标准,并满足产品技术要求;c)不应与对噪音敏感的卧室贴邻,或加强隔音减震
10、措施。d)房间或平台应满足设备与水管、阀门维修空间需要,应设地漏等有组织排水设施。4.3 制冷剂系统4.3.1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冷媒配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合理布置制冷剂配管,主管路、分歧管宜布置在便于检修的空间内;b)制冷剂管道、管件材质与性能指标应符合设备制造商要求,制冷剂管道规格按空调设备制造商技术手册计算确定。4.3.2 制冷剂管道系统室内机之间、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长度、高差以及系统总配管长度等不得超过所选产品技术限定值:4.3.3 除热回收型或低温热泵型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外,制冷剂管道等效长度应满足对应制冷工况下满负荷时的系统能效比(EER)应不小于3.0o4.3.
11、4 室外管道宜敷设于防腐桥架内,镂空吊顶内敷设的冷剂管道应规整布置。4.4 风系统4.4.1 风管式室内机机外静压、室内机连接风管规格、送回风口形式、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避免送风与回风、送风与排风短路。4.4.2 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并应结合建筑条件、功能、要求与管理模式,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新风处理与组织形式。4.4.3 大于1000m3h的新风系统,应选用具有热湿处理功能的新风机组处理新风,且不宜采用空调系统中普通室内机替代新风机组。4.4.4 新风机组应设置于专用机房内,机房内应设置隔震、消音等措施,机房内还应满足新风机的维修空间,
12、以及热交换器、过滤器的更换空间需要。4.4.5 设置在吊顶内的新风机组,新风机组额定风量不宜大于IOOom3h,位置应避免噪音敏感处,并应采取隔震、消音等措施,机组两侧及吊顶检修口尺寸应满足机组检修与热交换器或过滤器的更换、清洗需要。4.4.6 新风量大于2000m3h时,宜采用具有排风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机组,其全热热回收效率应不低于60o4.4.7 新风系统风管风速、风口风速,以及采风口位置,均应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4.4.8 新风系统应设初效过滤器,宜设初中效两级过滤器。额定风量大于2000m3h的新风机组应设初中效两级过滤器,酒店、医院等场所,留
13、设高效过滤器安装条件;排风热回收新风机组,应在机组排风接入口处设置初效过滤器。4.4.9 新风管道不应采用土建风道。4.5 水系统4.5.1 空调冷凝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室内机组空调冷凝水管布置宜就近排放,并控制同一冷凝水管连接的室内机组的数量;b)楼层内水平冷凝水管宜采用PVC-U给水管或镀锌钢管,跨楼层竖向立管应采用镀锌钢管;c)室内机积水盘出口接至冷凝水管水平干管之间的水管坡道不应小于1%,冷凝水管的水平干管应沿水流方向设置坡度,坡度不宜小于8%o,水平干管管径选择可参见表4.5.1;当水平干管坡度小于8%。时,管径放大一档。表4.5.1空调冷凝水管的管径公称外径(mm)202
14、532405063公称直径DN(mm)152025324050空调冷负荷Q(kW)不应1011-42432302314004011100注:本表的适用条件为:IkW冷却负荷每小时约产生0.40.8kg的冷凝水。d)在冷凝水排水立管的最高点应设置开口朝下的排气口,排气口设防虫镀锌钢丝网;e)冷凝水管的水平干管端头应设清扫堵头,就近吊顶设检修口。f)冷凝水管应单独设置排水系统,不得接入污水系统或直接连接雨水系统,排水出口处设水封等空气隔断与防虫措施。4.5.2 水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水系统设计:a)水质应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50050中有关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以及制造商产品技术
15、手册中对水质的技术要求。b)水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采用冷却塔冷却或采用地表水(包括污水、中水)时,宜选用闭式冷却塔或设中间换热器。闭式循环水系统应有自动补水、定压与膨胀、泄压措施。c)水源热泵进水管,应设置不少于60目/时的过滤器,过滤器口径应比水源热泵进水口大1-2个规格。d)水源热泵进水管段应设靶式流量开关,出水管宜设电动二通阀并与水源热泵联动。e)循环水泵应为变频水泵,控制系统应结合所选水源热泵产品特性,满足系统冬夏季循环水量与系统变水量运行需要。f)水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热泵机组设计进水温度与流量应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制热工况设计进水温度一般不高于30,不低于10,制冷工况,不宜高于32o4.5.3 水系统的设计应同时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4.6 绝热461设备和管道绝热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和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的要求确定,并应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462设备和管道的绝热材料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