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x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1范围为规范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保证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的质量,提高系统的安全与节能。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管理。单元式空调机的选型、安装与验收参照执行。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和定义略4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根据根据建筑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与能源及室外机(主机)布置条件,经技术、经济
2、、节能、安全与管理等方面因数综合比较合理时,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并确定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具体形式。4.1.2 产生电磁波或高频波等类似场所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时,应采取相应的抗电磁干扰措施,并做相应安全评估。4.1.3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的方法进行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4.1.4 空调室内设计新风量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采用显热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新风量还应满足房间除湿与湿度控制的需要。4.1.5 间歇空调房间,负荷计算时应考虑建
3、筑物蓄热特性所形成的负荷;不同时使用的房间,负荷计算时应考虑邻室空调不运行时所形成的围护结构传热负荷;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应分别计算室内显热负荷、潜热负荷与新风负荷。4.1.6 多联式空调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1V(C)、制冷季节能效比(CSEER)、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与全年性能系数(APF)应满足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规定要求。4.2 设备与系统选择4.2.1 有地热资源或有温度稳定、热储量充足的其他低温热源或废热可利用时,宜采用水源
4、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4.2.2 同一系统不同房间或同一房间不同位置同时存在空调冷负荷与热负荷时,宜采用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4.2.3 对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场所,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显热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并选用独立除(调)湿新风系统。4.2.4 住宅及高大空间有地暖需求时,宜采用空调、地板辐射供暖双功能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4.2.5 选用的空气源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应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优选选择具有智能测霜与智能融霜功能的机组。4.2.6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房间功能、朝向、使用时间、负荷特性相同或相近、水平距离较短、计
5、量统一的房间,宜划分为同一系统;b)室外机组(主机)允许连接的室内机数量不应超过选用产品的技术要求,系统的配比率不应超过130%,不应低于50%;c)当有单台室内机值班运行要求的时,宜独立配设主机。当确需接入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时,应满足所选产品主机最小运行容量要求。4.2.7 室内机选型与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结合室内净高、气流组织效果、吊顶内空间、顶面装修效果与室内噪音设计标准及经济等因数,选择室内机形式、规格与数量;b)应根据室内设计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室内机额定制冷量、制热量进行修正;c)当采用卡嵌明装室内机时,安装高度不应超过产品的技术要求;d)吊顶空间紧张时,宜选用配带冷凝水提升
6、泵的室内机;e)每台室内机应留有检修口和维修空间。4.2.8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室外机(主机)容量确定:a)室外(主)机实际出力应为系统设计计算负荷;b)室外(主)机实际出力,即实际制冷(热)量需根据室外(源)环境温度条件、系统等效管长、室内外机组的安装高差以及融霜等因素进行修正。C)多联式系统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热)量可按下式确定:Q=1234Qr(3.2.8)式中:Q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热)量,单位,kW;QR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热)量,单位,kW;CG室外环境设计温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册选取;3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等效长度和安装高差综合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册选取;3空气源
7、热泵机组制热时的融霜修正系数,按制造商技术手册选取,不宜低于0.82;8系统配置安全系数,取1.0-1.054.2.9 室外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远离高温或含防腐性、油雾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口;b)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避免其振动、噪声、气流等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卧室的影响;c)侧排风的室外机,其排风方向不应与当地气象参数主导风向相对,必要时可设置挡风板或设采用余压型室外机;d)设置在设有百叶遮挡的三面封闭平台内时,宜采用平直、稀疏百叶遮挡,不应采用防雨百叶等通风不良遮挡物;e)设置在楼内时,宜将室外机房布置在建筑的边角处,分别从不同方向进风和排风;f)不宜布置于通风不敞的高层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联式 空调 系统工程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