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知识考点张少康.docx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知识考点张少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知识考点张少康.docx(8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1章文学的起源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一、文学的起源和初期的文学观念(一)文学的起源I.最初的文艺之产生是与人们为取得生活资料的努力奋斗和丰硕收获分不开的,早期的文艺观总是和功利相联系。2他们在进行原始的文艺创作时,鲜明地表现出了模仿自然的思想。3.原始时代的文艺还往往和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们把文艺看做是一种通神的途径和方法。(二)初期的文学观念明确的文学观念之产生是和文字的创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 .广义的“文”(1)中国最早的“文”的本义,是指由线条交错而形成的一种带有修饰性的形式。它的产生可能与原始人的文身有关,也可能与原始时代陶器上的编织文有关。(2)色彩的交错亦可引
2、申为“文”,如后来乐记中说的“五色成文”的观念。更进一步是发展为任何事物的形式。只要具有某种“错画性或修饰性,均可称之为“文”。(3)社会事物亦有“文工政治礼仪、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均可称“文”。人的服饰、语言、行为、动作,亦可为“文”,是指事物一种美的形式。2 .狭义的“文”(1)狭义的“文”包括了纯粹的文学在内,但又不能等同于纯粹的文学。这一时期“文”作为文章的含义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2)到战国中期以后,由于百家争鸣的热烈展开,私家著述的繁荣发展,辞章写作的地位显著地提高了,作为文化之“文”的概念中,文章方面的含义就大大增加了。3 .文学观念的演变(1)在楚辞的时代,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中
3、的各个不同部门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别开始受到注意和重视,文史哲混同不分的状况开始发生了变化,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状态被打破了。(2)诗歌是先秦时期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做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对待。到了战国中期以后,诗歌是人的感情之表现这个特点逐渐被认识,甚至被强调得非常突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学的观念开始逐渐从学术向辞章转化。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诗言志”的提出(一)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是在创造文字以后。1 .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只是用符号模拟物象的种最简易的直接描写方法,它大约相当于后来诗歌创
4、作中的赋的方法。为了创造更多复杂的文字,必须要借助于比喻,象征等手段,它们大约相当于后来诗歌中运用的比兴方法。2 .易经最早比较明确地表现了文学理论批评见解的是易经中家人卦的象辞:“君子以言有物”以及艮卦爻辞六五:“言有序。”这是后世文学理论批评中有关内容和形式基本要求的滥觞。“言有物”即是要求文学创作必须有充实的内容,“言有序”即是要求文学创作具备能正确表达内容的精练的语言形式。3 .诗经诗经中有不少篇诗的作者曾明确地表达了他们写诗的目的,诗人所表达的作诗意图,非常突出地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认为文学作品应当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褒贬态度,要以文艺为武器对现实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政治起积极的干
5、预作用。4 .国语、左传等书春秋时期出现了比较正式的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它们主要保留在国语、左传等书的记载中。一是献诗讽谏说,二是观诗知政说。当时人们是把诗歌、音乐等文艺作品完全看做是一种为政治良就提供例证,以达到改进政治目的之手段。观诗知政说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左传季札观乐时发表的评论中。这种以乐为中心、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状况,决定了先秦论乐的内容实际也就是论诗的内容。而且先秦的诗歌理论批评实际是从音乐理论批评中派生出来的。(二)诗言志1 .“诗言志这一观念最早是体现在诗经中,但它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2 .“诗言志”应当是指诗乃是
6、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但是,先秦时期人们对“志”的理解的“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3 .古代“诗言志”说的实质,就是把文艺看做是人的心灵的表现。第2章儒家的文学观一、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孔子的主要思想1 .文学思想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2 .哲学思想孔子在哲学思想上并不否定天命鬼神,主张“畏天命”,但他又表现了对天命鬼神的怀疑与动摇。从思维方式上看,孔子不愿对抽象理论问题作宏观的思辨的研究,他更注意的是具体实际问题的研究。这种思维特点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都
7、有着深刻的影响。3 .政治思想孔子在政治上有明显的保守方面,他不满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主张要改革,要适应新的历史潮流。他所提倡的“克已复礼的“礼”,实际上已经注入了重视人道的“仁”的新内容。他要求以“仁”来改造和重建“礼”,正是要求以“人道”为中心来确立各种典章制度。4 .伦理道德思想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孔子建立了他的系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他要求人们以此作为自己人格修养的最高准则,以仁德修身,方能以仁德治国。在严格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常常缺少独创性,复古模拟色彩浓厚,封建说教成分很重。5 .思想方法孔子认为事情“过犹不及”两者都是不好的。中庸之道,是孔子处于变革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学 理论 批评 教程 知识 考点 张少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