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docx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要点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2D
2、S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房颤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格局,房颤人群的抗凝率显著提升,卒中风险不断降低,而更新T弋口服抗凝药因子抑制剂在预防血栓的
3、同时,出血风险更低,很有希望为房颤抗凝领域带来新的革命。导管消融逐渐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手段,可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房颤从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对于诊断1年之内的房颤,节律控制策略在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室率控制策略。器械与技术进步大幅降低了经皮左心耳封堵(1AAC)的操作难度与并发症发生率。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理念,如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为房颤管理带来重大变革。以上进展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充实的依据。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根据20142016年这
4、项研究,结合2023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估计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由于约1/3的患者不知晓患有房颤而漏诊部分阵发性房颤,我国实际房颤患者数应该高于上述估算数字。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1.51.9倍,其机制可能与血栓栓塞、心衰风险增加,以及共患疾病的协同作用有关。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约34.2/1OOO人年,是无房颤人群的35倍;与非房颤相关性卒中相比,房颤所致卒中往往病情更严重,致残、致死率和复发率均更高。20%30%的房颤患者合并心衰,可能与房颤伴快心室率、房室收缩不同步、心室应变不同步,以及房颤相关心肌病等有关。
5、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病率约4.1%/年,是无房颤人群的1.5倍,可能与卒中、颅内出血及大脑低灌注等机制有关。60%以上的房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症状,16.5%伴有严重或致残性症状。房颤患者住院率非常高,达到了43.7次/100人年,心血管住院(26.3次/100人年)较非心血管住院(15.7次/100人年)更为常见。房颤的临床评估一、房颤的病因房颤发病机制复杂,多方面因素均可增加房颤易感性,促进房颤的发生、维持,包括年龄增加、原发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系统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
6、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I不健康生活方式(超重/肥胖、饮酒、吸烟、体力活动过量/不足等遗传等。此外,严重疾病状态(如重症感染)及外科手术均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二、房颤的诊断与分类根据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及转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难易程度和治疗策略选择,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具体定义见表3o三、房颤的临床表现1 .症状和病史:房颤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活动耐力下降和胸部不适,部分患者也可有头晕、焦虑及尿量增加(心房利钠肽分泌增多所致)等症状。2 .检查:(1)体格检查:房颤患者的主要体征包括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细等。(2)实验室检查:初
7、诊房颤患者应行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B型脑钠肽(BNP)或N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及合并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3)体表心电图:房颤典型心电图表现包括:(4)动态心电图和其他长程心电监测手段:(5)心电贴、心电手表等家庭用可穿戴设备:(6)胸部X线检查:(7)经胸超声心动图:(8)经食管超声心动图:(9)左心房和肺静脉CT成像:(10)心脏磁共振成像:3 .症状与生活质量评估:房颤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可用多种工具进行评估和量化,包括通用于各种疾病生活质量评估的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和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房颤患者生活
8、质量量表(AFEQT),以及用于房颤症状评估的EHRA量表等。4 .房颤筛查:(1)一般人群的房颤筛查:房颤的筛查策略包括机会性筛查(指全科医师对因不同原因在社区就诊的患者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顺便进行房颤筛查)和系统性筛查(指对高危人群通过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进行系统详细的房颤筛查(2)心脏置入式电子装置患者的房颤筛查:(3)卒中患者的房颤筛查:卒中预防一、卒中风险评估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zCHA2DS2VASc评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卒中风险评估工具。二、出血风险评估在启动抗凝治疗时,应对潜在的出血风险进行充分评估。HASB1ED出血评分(表7)是应用最广泛的出血风险预测模型。HASB1E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房 颤动 诊断 治疗 中国 指南 2023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