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教案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教案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教案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5节物质的溶解嗖教学目标1 .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1液2 .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3 .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4 .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教学重难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和相互转化。2 .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3 .溶解度的计算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R教学过程【引入】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地溶剂里呢?【实验演示】硫酸铜的溶解现象: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不再溶解。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
2、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思考、讨论】那么,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一一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般情况下)。取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改变条件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结论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剂水,或升高温度(一般情况下)3、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3、。【思考】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实验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二、溶解度【引入】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那么,我们能否用定量的方法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实验】室温下,10克食盐和10克氯酸钾溶于100克的水中现象:食盐未全溶,已达到饱和
4、;氯酸钾全溶解完,未达到饱和。来源:学.科.网结论:这两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不一样。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练习】指出下列各句的含义及判断是非:1、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O2、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3、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教案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浙教版 科学 年级 教案 溶液 物质 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