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文言翻译挖空理解性默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下册文言翻译挖空理解性默写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文言文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汇编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原文及易错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日:“以(介词,因为)吾一H长乎(介词,“于”,译为“比”)尔,毋(不要)吾以(同“已”,止)也居则H: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战?”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相当于“然”)而对曰“千乘(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之国,瓦(夹、夹处)乎(介词,在)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接着,接续)之以饥迄:由也为之,
2、比(等)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合乎礼的行事准则)也。”夫子哂之。“求!尔(你)何如?”对口:“方(方圆、纵横)六七卜,如(或者)五六或,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译文J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民富定。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赤!尔何如?”对日:“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晅(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遍(古代的一种礼服。这里做动词,“穿着礼服”)X(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做动词,“戴着礼帽”),愿为
3、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短(同“稀稀疏),铿尔,舍瑟而作(起),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子曰:“何伤(妨,妨碍)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同“暮”)作者,春服既成,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沐浴,洗澡)乎(在)沂,风(动词,吹风,乘凉)乎舞雪,咏(唱歌)而归。”译文: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雪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夫子喟叹息,然叹口:“吾与(赞成)点也!”三子者出,曾哲后。曾哲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日:“夫子何里
4、(笑)由也?”曰:“为国(治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因此,所以)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二、理解性默写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5、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0m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
6、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谏逐客书一、原文及易错字臣闻吏议逐客,窃(私下)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使来,招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改变)俗,民以(因此)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占领,攻下)地千里,至今治(政治安定)强。译文,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惠王用张仪之计,拔(攻取)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
7、(吞并、囊括)九夷,制鄢、郢,东据(占据)成皋之险(要隘,险要的地势),割青度_(肥沃)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延续)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依靠)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什么,有什么)负(对不起)于秦哉!向使(如果,假使)四君却(拒绝)冬而不内(“纳”,接纳),琉(疏远)土而不用,是(这)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译文,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今陛下致(得到)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悬挂)明月之珠,服(佩带)太阿之剑,乘纤
8、离之马,建(竖立)翠凤之旗,树(摆,架起)灵气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悦”,喜欢)之,j1(为什么)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关B、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歌曝(验马名)不实外星(马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用来的东西)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悦”,使动用法)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缩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娇美妖冶)薪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取用)郑、卫,退弹筝而取
9、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这样)。不问可否,不论曲宜,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这样那么)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用来的东西)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方法)也。译文,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大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臣闻地广者粟(粮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C是以(因此)太(同“泰”)山不让(推辞,拒绝)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舍弃,抛弃)细流,故能就(成就)其深;王者不却(推却)
10、众庶(百姓),故能明其德。译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是以地无(无论,不分)四方,民无异国,四时(一年四季)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的原因)无敌也。今乃(却,竟)弃(舍弃,抛弃)黔首以(来)资(帮助)敌国,却(拒绝)宾客以(来)业(使成就功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借)寇兵而责(赠)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当作宝贝)者多:土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增加敌国的力量)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译文:现在
11、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二、理解性默写1 .谏逐客书中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取人方面应有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说明秦王在任人方面也应摒弃秦国的平庸之蜚,而任用异国的贤能之人。2 .课逐客书中用“是以太山不让土是,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3 .谏逐客书中用“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4 .谏逐客
12、书中善于运用假设论证证明观点。文章在列举了秦国先君借助客卿的力量实现了秦国的强大事实后,使用假设论证,指出假若没有客卿的结果是:“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5 .谏逐客书中开篇点题,只见阐明观点的句子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6 .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了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列子,目的是为了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7 .谏逐客书中作者概括秦四个先王得以成功的原因是“此四君者,皆以客之.,8 .谏逐客书中作者罗列出秦王喜爱异国奇珍异宝与音乐后,点出了秦王喜爱的理由,并提出批评的是“_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9 .谏逐客书一文最后,用“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
13、益仇,_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来说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10 .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访近要害。谏太宗十思疏(奏疏,古代的一种文体)(魏征)一、原文及易错字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使牢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挖深)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不深而(表转折关系,却)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主持
14、、掌握)神器(i位J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裱)。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这)亦伐(砍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中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版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凡百元首,承大景(大。古今异义词,今义:风景。)命,莫不殷(深)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多),能克终者盖(表示推断)寡。译文:(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
15、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竭尽)诚以待下,既(已经)得志则纵情(放纵性情。古今异义词。今义:尽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即使)董(督察)之之以严开I,振(同“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倾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可忽乎?君人者,诚(假设连词。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定。使动用法)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修养)二惧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则思江海下(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百川;乐(以为乐。意动用法)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译文: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塞蔽(被蒙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鼬(排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错误,不恰当)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滥用)刑。总此十思,宏兹(这,此)九德,简(选拔)能而任之,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