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资源宝库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江苏临海拥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培育壮大我省海洋经济、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发挥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促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依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3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今后五年指导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全省海洋经济呈现总量提升、结
2、构优化、动力增强的稳健发展态势,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为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3551亿元增至640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8.6%提升至9.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由9.0%提升至9.9%。其中,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684亿元、914亿元、6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H五末的25.3%、19.4%x27.0%提升至27.4%、21.7%x29.7%o图12010-2015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情况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生产忠值(5GDPI海洋产
3、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15年全省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81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4.5:47.4:48.1,海洋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海洋第二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品数量和产值约占全国1/3,海洋船舶造船完工量、新船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等主要指标稳居全国首位;海上风电(潮间带和近岸海域风电)装机容量规模全国居首;海洋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沿海沿江亿吨大港数、货物吞吐量均居全国第一。图22015年江苏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涉海园区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到2015年,全省涉海类园区超过30个形成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带沿海北部侧
4、重发展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产业;沿海中部做大做强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产业;沿海南部口沿江重点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南通陆海麒综合酉跨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盐城大丰港济区、滨海港城经济区等涉海园区加速崛起,连云港徐坪新区、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等涉海经济园区快速成长。创建首批省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有力促进了海洋产业集聚发展。表1江苏首批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功能定位园区主导产业上海合作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区中亚一环太平洋沿岸货物转运、物流增值服务创新、综合服务型现代化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船舶制造及重大技术装备、海工船舶配套如东洋口港经济区临海石化、新能源、
5、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物流盐城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示范园淡化海水技术与综合利用、淡化海水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化控制装备东台海洋工程特种装备产业园船用油水分离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船用消声设备、船用导航等海洋工程特种装备海洋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健全。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南通港洋口港区、启东港区获批一类开放口岸,洋口港区15万吨级、吕四港区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洋口港区码头接卸1NG大型船舶超过100艘,通州湾港区2个5万吨级码头主体竣工。盐城一港四区加快建设,建成19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响水港区一类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连云港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基本形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顺利完工,
6、徐好港区、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灌河港区5万吨级航道投入试运营。涉海交通体系日臻完善,海洋铁路、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建成通车,连盐、沪通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开工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沿海地区三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建成。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延伸到南通(天生港区)0沿海滩涂围垦开发步伐加快,完成滩涂匡围51万亩。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兴海基地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组建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两个产业技术合作联盟,成立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江苏省新能源淡化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淮海工学院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
7、中心等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和机构。2014年,江苏被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省,重点支持的海洋工程锚泊系统超高强度R5系泊链、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涂层材料、海洋水声仪器等研发及生产等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建立“海域-流域-控制区域3级水污染控制体系,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加大海州湾、灌河口、苏北浅滩等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力度,入海污染物负荷有效削减,近海、远海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实现沿海县级全覆盖,建成海洋立体观测网。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建立海州湾、小洋口、海门蛎呀山等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洋综合管理创新取得实效。制定出台
8、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养殖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并开展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创新海域监管机制,在全国率先成立县级海域动态监管中心,并建成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的海域动态监管系统。加强海域海岛综合管理,十二五期间共确权用海1388宗、面积21.59万公顷。海域物权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省级层面海域直通车”制度出台,实现海洋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有效衔接。初步建成全省海洋观测网,海洋预警工作得到强化。开展海盾碧海等专项执法和清理取缔绝户网、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活动,有效维护了沿海开发与渔业生产秩序。专栏1海洋经济海洋
9、经济涉及到海洋产业利海洋相关产业两个方面的经济活动。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与服务活动,由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两大部分构成。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过程中所进行的科研、教育、管理及服务等活动,包括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减灾服务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科学研究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与
10、国际组织等。海洋相关产业是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涉及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海洋仪器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产品批发、涉海服务业等。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是两个既相互交叉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海洋经济以产业为纽带,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局限于沿海地区。沿海经济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特点,从全国来看,通常是指拥有海岸线的省份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从沿海省份来看,通常是指拥有海岸线的地级市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二)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矛盾交织
11、、风险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际来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资源、海洋新材料等海洋科技创新蓬勃兴起,为江苏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实现引领型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全球海洋经济版图深刻重构,发达经济体对全球海洋产业链的控制力减弱,新兴经济体加速向海洋价值链高端攀升,为江苏海洋产业迈向中高端带来了新契机。同时,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进设置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对江苏海洋产业招商引资、挖掘外需潜在动力形成压力。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国家“十三五”规划对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具体部署,中国制造2025行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
12、大内需同步推进,为培育海洋经济新引擎注入强大动力。同时,我国传统增长动力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大幅提升,海洋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对保障海洋高端要素供给提出挑战。海洋经济区域竞争呈现新格局,沿海中心城市及城市群虹吸海洋高级要素、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显,但沿海中心城市仍处于培育过程中,集聚海洋高级要素能力较弱,后发劣势不容忽视。从我省来看,经过多年努力,制约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港城建设等短板得到有效弥补,江苏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在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战
13、略实施,将在江苏全境特别是沿海、沿江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产生政策叠加效应,为江苏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海洋高端创新要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主要是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偏小,产业质态相对落后;海洋港口布局相对分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有待提升;海洋科技力量分散,创新短板亟待弥补;海洋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开发保护矛盾突出。十三五时期,必须准确把握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新的时代机遇和目标要求,不断增创海洋经济竞争新优势、开拓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表22015年沿海5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省份海洋生产总值(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江苏64069.1
14、广东1520020.9山东1200019.1福建687826.5浙江618014.4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主动适应并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重点,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海洋产业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涉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打造
15、创新引领、富有活力的全国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高地、海洋产业开放合作示范区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先行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省,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二)基本原则。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陆海统筹,促进江海联动,着力提升以沿海地带为纵轴、沿长江两岸为横轴的1型海洋经济带发展能级,优化海洋产业空间,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在形成海洋重大生产力布局上实现新突破。创新驱动,科技兴海。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集聚创新资源,进一步强化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加快形成创新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创新发展新路。集约开发,生态优先。编制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海洋经济布局,统筹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推动海洋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互进。开放带动,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涉海领域合作,深度融入全球海洋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物流链,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面扩大开放中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共享发展,海洋惠民。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民生需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根本导向,扩大海洋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拓展海洋产业惠民渠道,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