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田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doc(6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青田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1一、 “十一五”回顾总结2(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2(二) “十一五” 环保工作进展4二、“十二五”面临的环保形势9(一)面临的主要机遇9(二)面临的挑战10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基本原则15(三)编制依据17(四)规划目标18四、主要任务21(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优化增长21(二)实施总量控制,强化污染减排23(三)加强污染防治,优化环境质量26(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促进新农村建设37(五)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39(六)开展生态创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40(七)强化环保能力,建设环境安
2、全保障体系42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46(一)水环境保护工程46(二)大气环境保护工程46(三)固废、噪声及土壤工程46(四)农村环境保护工程47(五)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47(六)环境安全保障工程47六、保障措施49(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规划的权威性49(二)建立健全地方环保规章和标准,奠定执法基础49(三)探索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环境管理效率50(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确保环境违法必究51(五)强化污染减排约束与激励机制,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52(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53(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做好经费保障54(八)发挥侨乡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跨越发展54附表
3、:青田县“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表56青田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前 言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县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五年,也是青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惠及全县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是我县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全力创建生态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编制的环保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对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十二五”环保规划将对我县“十一五”环保工
4、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全球环境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环境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我县“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主要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治污染,保护我县生态环境。它将统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改善环境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规划,也是青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一个主要专题规划。一、 “十一五”回顾总结(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青田县下辖10镇21乡, 414个行政村,34个居民委员会,4692个村民小组。根据县统计局2010年统计数据:全县总人口510945人,人口密度205人/平方公里。“十一五”以来,青田县坚持以科
5、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市委“三市并举” 和青田县“接轨温州,组团发展,建设和谐小康新侨乡”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实力青田、文化青田、和谐青田”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挑战,坚定信心保增长、攻坚克难促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1、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县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082元;财
6、政总收入达到1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45.2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空间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加快,旅游发展势头强劲,“金融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7.957.834.3调整为4.861.533.7。 3、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段建成通车,完成49省道鹤城至船寮路面改造、49省道温溪至鹤城段改建、庆景青滩坑库区淹没段复建、北山至万阜公路、高市大桥、海口大桥等项目建设。能源保障能力不断
7、增强,滩坑、五里亭、外雄水电站实现蓄水发电,三溪口水电站开工建设;以220千伏为主供网的电网架构基本形成,220千伏滩坑输出线路投入运营,完成220千伏青田变增容、110千伏港头变增容,新建110千伏油竹、东源输变电等项目。4、统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城市化水平达到50%,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城市;市政设施日益完善;鹤城、温溪、船寮等中心镇培育初显成效。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实施“内聚外迁”、“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康庄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全面完成农民增收六大目标,“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22元。5、民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荣膺“中国石文化之都”,青田石雕、青田鱼灯、刘伯温传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及社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平安青田”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6、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全面实施“接轨温州”战略,产业、市场、人才、交通等合作交流全面推进;大力实施“华侨要
9、素回流”工程,举办首届华侨大会、2009年中国青田华侨总部经济发展论坛,华侨总部经济初具雏形。改革活力不断增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领域改革稳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集体林权制度、土地流转机制、税费等改革进一步深入。(二) “十一五” 环保工作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深入创建省级生态县和落实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20092010),紧紧围绕生态县创建工作,依据 “抓重点、收好关、开好局、严监管、强基础”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确保了各项环保工作取得新成效。1、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县环境质量继
10、续保护良好。省控、市控、县控、交界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青田县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为52.6分贝,交通噪声监测及功能区噪声监测,均达到要求;空气质量为优的96天,为良的241天,优良以上天数比例为96%。2、生态县建设取得新成果。紧紧围绕生态县建设这条主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出台并落实了青田县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编制并实施了青田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青田县生态建设规划以及31个乡镇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已累计建成省级生态乡镇6个(鹤城、方山、仁宫、阜山、鹤城、高市)、市级生态乡镇24个、省级绿色家庭11户、市级绿色家庭10户、省级绿色社区6个、
11、市级绿色社区11个。省级绿色学校8所、市级绿色学校12所、国家级绿色饭店1家,省级绿色饭店1家。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8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国家级4A景区2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农村居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80.4%。3、“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我县 “十一五” 期间,经国家及省核查组最终核定COD减排量1213.39吨(其中结构调整508.93吨;工程治理项目704.46吨),累计完成COD削减率为15.1%;国家及省核查
12、组认定SO2削减量256.2吨,SO2累计完成削减率为17.7%。圆满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即COD和SO2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5.1%和15%,COD削减量要在2005年的4560.09吨排放量的基础上净削减688.57吨,SO2要在679.09吨排放量的基础上净削减101.86吨。经过这几年深入实施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工业污染物与污染物总量万元GDP排放强度逐年明显下降。4、基础环保设施逐步完善。港头工业园区、意尔康工业园区、表面处理园区及7号工业园区等主要工业区块均完成排污管网建设和路面改造建设。加强园区道路绿化带建设,港头工业园区绿化工程、温东公园、学神公园均已竣工
13、。2007年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投资近1000万元、日处理能力1500吨的表面处理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江北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工建设,一期污水处理能力为1万吨/日,远期增加至2万吨/日。5、环境污染整治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县组织开展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20042007)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2008-2010年),环境污染整治成效明显。着重结合青田经济开发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积极贯彻与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环评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全面提升。通过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
14、和一票否决权”制度,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进入开发区,将环评作为入园企业的前置条件。提高 “三同时”验收率。企业“三废”治理进一步强化。鼓励企业加大“三废”治理投入,完善“三废”治理设施。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成立全市首支基层环境监察队开发区环境监察中队,专门负责开发区内企业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实行严格监控。健全监控体系,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对省控、市控重点污染企业分别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实现了对重点污染企业的24小时实时监控。完善应急预案,重点企业和部分涉及污水处理企业均编制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落实有关应急措施,提高环
15、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6、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得到提高。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队伍,设立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办公室,并加强了对环境监察与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了环保资金投入,确保提高环保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进一步完善执法的硬件装备,进一步提高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购置了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空气采样器、便携式离子浓度计、台式PH计、激光测高测距仪、灭菌器。环境监测站被评为了浙江省2009年度优秀监测站。为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强化了与部门、企业及村民联合沟通机制;完善了环境监测监控监管方式。二、“十二五”面临的环保形势我县的环境保护,正处于艰难的负重爬坡阶段和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局部地区环境质量虽有较大的改善,但全县环境污染的趋势总体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保护处于保护与破坏,改善与恶化的相持阶段,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十二五”时期,我县将步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阶段和农业产业化推进阶段,在这一阶段,环境保护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面临的主要机遇1、难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一是“十二五”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二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产业转移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