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分析报告现代农业专业群通过对湖南省卓越学校及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调研,现代农业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与能力要求的研究,并对在校生、应届毕业生进行关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整体综合改革的问卷调查分析,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等精神,开展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校农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学校、农大农科院、农企农职校、农协农户四方联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与湖南西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南九峰博雅园林公司、湖南耕农富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湄江水
2、稻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教师员工交互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技术培训、园区示范、现场指导等途径,全力推进周边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提升。同时,将课堂延伸到农村一线,让师生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升华爱农情怀、练强服务本领,学生双证率达95.6%o二、任务导向,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一)周期导向,课程体系特色鲜明该专业以育苗移栽、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农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种子处理、病虫害诊断防治、花期控制、采后处理等的工作过程,重构了“基于农作物生长周期典型工作任务”的新型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上,
3、教、学、做一体,在教学评价方面,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强化形成性考核。(二)任务导向,课程开发成效显著通过改革,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近年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已建成市级精品课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校级精品课程农作物栽培技术、设施农业;编写了校本教材金银花生产技术、红薯加工技术、甜酒加工技术;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典型工作任务编写了模块教材农作物育苗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技能训练题库、案例库等共享资源不断完善。在课程建设中,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
4、校农四方联动,打造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例如,农作物育苗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课程紧跟现代农业产业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并将企业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内容,引入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大多数专业课程均采取了理实一体教学,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生产,实现企业和学校教学同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三、内外并举,实训基地功能健全(一)内外并举,实验实训基地功能健全新建植物园和现代农业生产性温室;升级改造了插花实验室和园林规划实验室;学校农场扩建5亩金银花生产基地和5亩葡萄生产基地;实训工位数300个;新增校外实训基地4个,总数达8个。满
5、足教学、培训、生产、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四大功能,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同时完善和优化培训配套的生活设施,确保学员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验实习条件得到加强,学生实践和技能训练水平大大提高。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师实践技能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大大加强,在校生双证率达到100%。在岳阳市组织的专业技能比赛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连续多年取得优秀成绩。(二)上挂横联,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多年以来,学校坚持“姓农不改姓、兴农不变心”,立足乡村办学矢志不移,办强涉农专业矢志不移,服务“三农”矢志不移,始终倾力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关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才培养 模式 运行 效果 评估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