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7补益剂.docx
《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7补益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7补益剂.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七章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气虚补气,血虚补血,
2、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臭。”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补阴补阳亦是如此。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W类经卷14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因此,阳虚补阳,常佐以补阴之品,使阳有所附,并可藉阴药滋润之性以制阳药之温燥,使补阳
3、而不伤津;阴虚补阴,常佐以补阳之品,使阴有所化,并可藉阳药温运之力以制阴药之凝滞,使滋阴而不碍气。若阴阳两虚,自应阴阳并补。培补五脏之法,又分直接补益法和间接补益法。难经2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肾者,益其精。”此为直接补益法,即虚在何脏就补该脏。间接补益法主要是根据脏腑相生理论使用“补母”法来治疗,如肺气虚者补其脾,即培土生金;脾阳虚者补其命门,即补火生土;肝阴虚者补其肾,即滋水涵木等。应用补益剂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即首先分清气血阴阳究竟哪方面不足,再结合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二是注意虚实真假,景岳全书曾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大实之病,反有赢状
4、。”前者是指真虚假实,若误用攻伐之剂,则虚者更虚:后者是指真实假虚,若误用补益之剂,则实者更实。三是要注意脾胃功能,补益药易于壅中滞气,如脾胃功能较差,可适当加入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四是注意煎服法,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服药时间以空腹或饭前为佳,若急证则不受此限。第一节补气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证。症见肢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澹,舌淡苔白,脉虚弱,甚或虚热自汗,或脱肛,或子宫脱垂等。常用补气药如人参、党参、黄英、白术、甘草等为主组成方剂。若兼湿阻者,常配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意及仁等;若兼气滞者,配伍行气药如木香、陈皮等;若气虚下陷、
5、内脏下垂者,佐以升提药如升麻、柴胡等。代表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澹,舌淡苔白,脉虚弱。方解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清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
6、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
7、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运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脱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附方】1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铿甘草各等分(各6g)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加生姜五片,大枣二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功用:益气健脾,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中大 方剂学 讲义 02 各论 补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