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川省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四川省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四川省地方标准四J11省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牵头编制厚位: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时间:2023年5月一、工作简况1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5四、 试验31i证的分析、综述报I=I11五、 与有关标准的关系12/、去彳聿、彳丁去12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2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3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3四J11省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6月17日发出的关于下达2023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川市监函(2023)3
2、39号),批准由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负责立项计划汇总表中第16项(立项编号202302/T016)的起草。(-)制定背景耕地质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通过长期定位监测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耕地土壤培肥与改良对策建议并开展耕地质量预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目前,我省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已逐步完善,建设了长期定位监测点IO1o个,分布在全省21个市州177个县(市、区),年监测数据量多达
3、140多万项次。耕地质量监测专业性强、工作流程长、涉及面广、数据量大、技术要求高,加之土壤基质复杂,检测参数横跨多个专业领域,而我省监测任务承担主体数量多,种类复杂,既有公益性事业单位,又有民营检测机构,其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部分上报数据可疑或存在明显误差。因此,基于耕地质量监测和土壤检测的特殊要求,结合我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水平及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制定本标准,以细化质量保证要求,明确质量控制手段,从而确保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三)起草过程1、制定工作计划2023年6月,任务确定后,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明确责
4、任分工,并制定了相应工作计划。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2023年7月,标准起草小组广泛收集国内耕地质量监测相关文献、技术资料,及不同行业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的资料。3、前期调研分析2023年8月-10月,为保证制定的四川省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标准能遵循检验检测机构对质量控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全省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指导性强,适应四川省情,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标准起草小组针对四川省开展规范制定的技术基础、数据基础、方法基础及平台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分析,获取了关于耕地质量监测中监测点设置、监测点建设、田间试验记载、样品采集、样品制备与保存、样品检测、数据审核、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5、并通过会议座谈、实地调研和电话咨询等方式对省内从事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相关机构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信息收集,并汇总整理。4、标准起草2023年11月-2023年3月,由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相关人员成立了标准编制项目组,并认真学习和分析了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11192019)规定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等通用性标准,关于印发四川省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案及任务清单的通知(川农函2019512号)等文件要求和近年来的运行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省177个县(市、区)和500余家涉及耕地质量
6、检测工作相关机构的实际情况,经多次内部研讨,对其内容进一步确认,完成了四川省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起草工作。5、标准初审及征求意见2023年6月60,标准编制牵头单位(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组织来自教学、科研、推广等部门从事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5位专家,对标准进行了初审。针对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标准编制项目组认真讨论和研究后,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充。由于编制该标准旨在为我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提供科学技术指导,不涉及相关社会团体与消费者组织,因此,标准编制项目组同时将标准发往农业推广部门、科研机构和相关专
7、家再次征求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四)起草单位及人员分工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苟曦、侯雪、赵迪、欧阳华璘、苏光麒、李霞、李昆、武娟、陈宏、陈逸。具体分工明细如下:序号姓名单位任务分工1苟曦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组织管理、标准总体设计参与标准撰写2侯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资料收集、参与标准撰写3赵迪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资料收集、调研、参与标准撰写4欧阳华璘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资料收集、调研、参与标准撰写5苏光麒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资料收集、调研、参与标准撰写6李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资料收集、调研、参
8、与征求意见收集汇总7李昆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顾问、参与标准撰写8武娟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调研、参与征求意见收集汇总9陈宏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调研、参与征求意见收集汇总10陈逸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资料收集、调研、参与标准撰写二、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着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按照GB/T112023给出的规则编写。(-)先进性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先进性原则,结合国内国际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实际应用情况、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而制定,整体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二)科学性原则本标准的编
9、制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对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参照了国内和国际相关最新标准,且对部分内容的验证进行分析。(三)合理性原则本标准中有关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要求指标的确定,在分析、引用和验证其他相关标准指标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目前现有的质量控制实际情况、实际技术能力。(四)适用性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适用性原则,内容便于实施,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我省从事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相关机构的实际情况,在编制工作中充分征求意见,确保标准要求可以有效适用于我省行业与市场现状及发展需要。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明确了适用范围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中,显著影响监测结果的环节包括监测点设置、监测
10、点建设、田间试验记载、样品采集、样品制备与保存、样品检测、数据审核及监测报告,本标准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措施,适用于我省从事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相关机构。(-)明确耕地质量监测中有关指标的定义针对“耕地质量”、“耕地质量监测”、“耕地质量监测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概念,明确了其定义,以区别于其他质量监测工作。(三)规定了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耕地质量监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全程质量控制”和“分级质量控制两方面。全程质控从实施层面出发,要求质量控制应覆盖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以有效保障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完整规范、科学准确和真实可靠;分级质量控制是指构建“省-市-县-
11、任务承担单位”四级联动质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并对质量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控制措施。(四)规定了耕地质量监测中质量控制要点1、规定了监测点设置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明确了监测点设置充分考虑监测点的代表性和稳定性。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同时参考有关规划,将监测点设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耕地上。优先选择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验主体长期承包经营的地块上,以保持监测点的稳定性、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此外,
12、监测点布设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应包括资料收集的全面性、专家研讨的专业性、现场踏勘的符合性及建档和变更的规范性。2、规定了监测点建设中质量控制要点依据NY“1119和NY/T3701,规范了三大监测功能区的设置,并配备标识牌、展示牌、大气干湿沉降采集点等监测设施。规定了国家级监测点至少应设置常规施肥区、常年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省级监测点至少应设置常规施肥区、常年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配方施肥区,承担相关项目示范县还应设置示范处理区;市县级监测点至少应设置常规施肥区、常年不施肥区、配方施肥区(或示范处理区);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还应设置自动监测区。规范了常年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配方
13、施肥区和示范处理区面积。规定了监测点功能区之间隔离设施、排灌设施及隔离材料,保证各小区之间横向不渗透,纵向不串水串肥。对监测点建设的质控措施主要体现在田间工程设计、现场建设监督和竣工验收三个方面。强调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应按照NY/T1119和NYfT3701要求进行田间工程设计,由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并同意后才能实施建设。由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管理部门的质控组分别在建设前期、建设中期和建设后对小区建设质量等进行现场监督,同时应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完成后,明确了省、市、县三级质控组资料抽查和现场检查比率,进一步保证了监督工作有效实施。3、规定了田间试验记载中
14、质量控制要点依据NY1119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监测阶段应监控的内容及项目。在质控要点中明确了日常监测、田间记载、数据填报和数据审核的内容。日常监测严格按照各功能区内容进行田间作业和监测;田间记载除记录一般常规作业外,需特别注意记载监测状态发生变化时的操作与相应情况,如作物种植、除草、灌溉、施肥、出现灾害性天气、采样、收获等,还应注意记载一些异常变化,如植株矮化、死苗、茎叶凋萎、病虫害发生的相关内容和防治等;监测与田间记载的原始记录经监测调查员、采样员、检测员签字后保存,数据填报依照原始记录填报;省、市、县三级质控人员对填报的数据进行逐级审查上报。通过对比历年数据资料、不同功能区之间同一指标
15、值等,多方面多途径审查数据的完整性、据实性和逻辑性。4、规定了样品采集中质量控制要点确保所采集的样品满足耕地质量监测方案要求,样品采集过程满足NYT1119.NYfT1121.1NY“2911要求,采集的样品能充分代表采样点区域。样品采集从采样人员、工具、采集和包装、信息记录和质量检查五个方面,提出质控措施,主要为样品采集人员需经过培训后上岗,并在样品采集期间接受质控组的监督;配备符合要求的采样工具、包装材料和辅助材料等,采样时,如果使用对待测组分有干扰的采样金属器应采取合理处理措施;样品采集过程应遵循“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土壤样品按照NY/T1U9、NY/T1121.1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包装,并保持标签清晰、内容完整,植株样品按照NY“2911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处理与保存;采样人员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方案要求记录采样信息,包括采样工作照片和采样记录表格等;质控组及时检查采样人员工作质量,土壤样品采集检查内容包括取土点位布设是否合理、取土深度是否符合要求、每个取士点取样量是否一致,植株样品采集检查内容包括植株样品采集点位布设是否合理、样品采集部位是否准确、每株植物体采集的样品量是否一致;另外,土壤样品和植株样品采集均需检查样品采样期是否符合满足耕地质量监测方案要求,采样过程是否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