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美教育 促进审美体验 优秀专业论文.docx
《培养审美教育 促进审美体验 优秀专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审美教育 促进审美体验 优秀专业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培养审美教育促进审美体验摘要:小学音乐新课标的“审美教育”是一种音乐美的回归,是对以往音乐学习偏离生活实践及情感世界的否定;它要求音乐教学通过审美的教学手段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文章以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感受音乐审美愉悦为切入点,从审美培养以及审美熏陶等层面探讨了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路径。关键词:小学音乐 审美教育 审美体验路径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作用也越来越得以发挥。其中,音乐作为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以其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成为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
2、要途径。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成功者,我们的音乐教育不应该培养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让孩子们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应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基于此,笔者依托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梳理了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几点策略,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一、兴趣培养: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感受音乐审美愉悦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先导,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审美心理及审美特征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这
3、一阶段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聆听美”。此时,他们的心理还尚未发育成熟,处于稚嫩状态,学生对于音乐的感觉可以概括为“好玩、好动、好奇”,这便决定了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好及向往,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童谣、舞曲、进行曲等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能够随着音乐走步、跑跳等,使他们能够聆听不同情绪的音乐,并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或者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等。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还在稚嫩中发展,但由于接受了各种音乐基本知识的初步教育,因此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美二即对音乐不止是听觉上的反应,而且要培养对音乐美的一种感受能力。在教学
4、内容上,可以以趣味性的内容为主,如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的彼得与狼。在这部交响童话中,作者运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等乐器的特殊音色和性格化旋律的对比,成功地塑造出小鸟、小鸭子、小猫、老爷爷、大灰狼、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学生不仅在音乐中深切感受到各种乐器能够表现不同艺术形象,同时还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为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奠定基础。类似这样的音乐还有法国圣一桑的组曲动物狂欢节、打击乐合奏曲鸭子拌嘴、管弦乐曲钟表店等。另外,教师还应从兴趣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演唱、演奏及综合艺术表演中自信地“表现美”“创造美工二、体验感
5、悟:激发情趣一感悟兴发一表达外化音乐,是把一种观念或情感,动态地展现于时间的流程序列中,通过各种音响与节奏的调谐和对抗、追逐与会合、飞跃与消逝,产生了千姿万态的旋律,传递出丰富多彩的情感。音乐体验既包括对音乐的音响、节奏及旋律等形式美的体验,也包括对音乐丰富情感的内容美的体验。对于小学生来讲,音乐首先会激发听者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一种比较泛化的、感性的,进而才逐步以感性的方式帮助小学生体验一些理性的音乐表现形式。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审美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丰富的审美经验积累为前提,只有儿童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才能进入音乐的世界,理解和感悟音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养审美教育 促进审美体验 优秀专业论文 培养 审美 教育 促进 体验 优秀 专业 论文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