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二次离子质谱法-送审稿.docx
《国家标准-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二次离子质谱法-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标准-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二次离子质谱法-送审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ICS 77.040CCSH 17OB中华人民共和I家标准GB/TXXXXXXXXX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锡)含量及分布的测定二次离子质谱法Determi nat i on of the content and d i str i but i on of trace eIements(magnes i um, gaI Ii um) i n a Iumi num nitride mater i a Is一Secondary i onmass spectrometry(送审稿)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XXXXXXXX
2、X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与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2)共同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齐俊杰、魏学成、闫丹、卫静、胡超胜、李志超、许磊、王军喜、李晋闽。IGB/T XXXXXXXXX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钱)含量及分布的测定二次离子质谱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
3、了氮化铝单晶中痕量镁元素和钱元素浓度及分布的二次离子质谱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氮化铝单晶中镁元素和钱元素浓度及分布的定量测定,其中镁、钱的浓度均不小于1X1016atoms/cni3,元素浓度(原子个数百分比)不大于1%。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GB/TGB/TGB/T14264224612518632267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半导体材料术语表面化学分析词汇表面化学分析二次离子质谱由离子注入参考物质确定相对灵敏度因子分析仪器性能测定
4、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 14264、GB/T 22461、GB/T 25186、GB/T 3226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方法原理在高真空(真空度优于lO ,Pa)条件下,氧离子源产生的一次离子,经过加速、纯化、聚焦后,轰击氮化铝样品表面,溅射出多种粒子,将其中的二次离子引出,通过质谱仪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开,记录样品中待测元素券1g、,Ga和基质元素27Al的离子计数率之比。采用相同条件分别测量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记录标准样品中的镁、钱分别与铝离子的二次离子相对强度随溅射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已知的最大注入浓度位置(Rp)与其溅射时间对应关系,或者溅射坑深度与总溅射时间关系,得到该
5、测试条件下的溅射速率(SR),利用溅射速率将深度谱的时间横坐标转换为深度;根据杂质元素相对基质元素二次离子积分强度与注入剂量线性比例关系,由已知的杂质注入剂量分别计算得到镁和钱在氮化铝中的相对灵敏度因子(RSF);利用RSF以及SR将待测样品的时间-相对离子强度曲线转化为杂质浓度-深度曲线,从而实现氮化铝单晶中钱和镁痕量杂质的定量分析。5干扰因素5.1 样品表面吸附的镁和钱可能影响其含量的测试结果,整个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样品与外界过多的接触,在放入腔体前用干燥氮气吹净。5.2 二次离子质谱仪存在记忆效应,若测试过镁和钱含量较高的样品,仪器样品腔内可能会残留镁和钱,影响镁和铁含量的测试结果。G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标准-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 二次离子质谱法-送审稿.docx 国家标准 氮化 材料 痕量 元素 含量 分布 测定 二次 离子 质谱法 送审 docx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