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爱情经典名句.docx
《道德经爱情经典名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爱情经典名句.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道德经爱情经典名句O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释义】: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0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释义】: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
2、切都强。03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释义】:字面意思是治理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单位)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0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释义】: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05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
3、至坚。道德经第四十三章【释义】: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0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释义】: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0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释义】: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
4、下一步步走出来的。【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0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释义】: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二十二章0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1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德经第十六章【释义】: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1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释义】: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1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释义】: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
6、任。【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1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释义】: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第二十四章【释义】: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爱情 经典 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