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政办发〔2016〕76号8辽宁省文化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辽政办发〔2016〕76号8辽宁省文化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政办发〔2016〕76号8辽宁省文化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28辽宁省文化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新一轮振兴的决胜阶段,也是建设辽宁文化强省的攻坚阶段。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辽宁文化改革发展,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
2、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全省人民文明素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二)基本原则。1、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服务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大局,弘扬新时期“辽宁精神”,激
3、发全省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2、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共建共享,努力利民惠民,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度,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提高。立足基本国情、省情,密切关注辽宁文化领域的新情况,从问题出发科学规划文化工作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牵引相统一、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协调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4、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遵循文化建设基本
4、规律,正确处理和把握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做好与国家和省有关规划纲要衔接配套,符合辽宁实际,体现辽宁特点,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5、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新举措、新途径,全方位推进文化创新,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6、坚持传承弘扬,开放包容。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5、性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对外开放格局,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推动辽宁文化“走出去”。二、总体目标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奋斗目标的要求,到2023年,全省文化改革发展目标是: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辽宁文化影响持续扩大,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6、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文化强省。艺术创作和演出日益繁荣。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不断加强,创作和推出一批弘扬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反映全国全省人民奋斗追求的舞台艺术精品。“十三五”期间,力争推出3-5部在全国有影响的剧目,2-3部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艺术节大奖。优秀艺术作品的演出力度不断加强,坚持实施“送戏到基层“民生工程,每年演出5000场以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艺术人才培养不断加强,艺术持续发展繁荣的动力不断增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7、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基本达标,普遍建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达到1500万。全省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含分馆)藏量达到1.5册,全省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达到2000万。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长城保护等文物保护工程顺利实施,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文物利用力度加大。结合辽宁历史文化课题研究的主动考古发掘工作扎实推进,配合基本建设的相关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博物馆体系进一步形成,博物馆总数达到120家,年均举办陈列展览400个以上,接待
8、观众达到2000万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建立健全,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达到28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达到22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建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50%的市和30%的县(区)建成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低于15%,到“十三五”末比“十二五”末翻一番。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企业实力与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规模较大、区域布局合理、市场体系完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政办发 2016 76 辽宁省 文化 改革 发展 十三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