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农村是党执政的基础,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灵魂。倘若健康文化不能占领农村阵地,农村文化势必“腐朽化、粗俗化或西方化”,西方文化、境外宗教、邪教和黄赌毒便会趁机渗透,使群众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进而影响意识形态安全、令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变色。本文在对农村文化基本内涵作出全新定义的基础上,以西部贫困地区XXXX为例,通过调研分析,以期找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一、农村文化的基本内涵综合学术界不同观点,本文认为农村文化是指适应“三农”需要,能为农村提供秩序规范、道德信仰、价值取向,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文化支撑、文化元素,能为农民提供精神文化
2、需求、文化营养的集合体,具体包括以广电文体设施、文化组织人才为主的农村文化硬件设施体系,以文体活动、广播影视、文化产品为主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旅游、农特产品品牌化、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主的农村文化产业体系,以村规民约、管理运行机制为主的农村文化机制体系,以道德伦理、宗教信仰为主的农村文化价值体系“五个体系”,主要有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文化育民“三个功能”。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一)思想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的内涵与作用认识不到位,“重经济、轻文化”的认识尚未彻底改变。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本就不足,而农村又远低于城市,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农村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和文
3、化产业发展全靠中央和省市支持,县乡村三级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在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同样短缺,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困难重重。如XX巧家艺术团每年进村演出百余场,政府共补足3万元,远不够车辆往返油费,乡镇到村组的演出基本没有开展。(二)硬件设施薄弱。一是设施不足。以巧家县为例,该县辖16个乡镇183村委会(社区),至XX年底建成的农家文化大院、全民健身工程、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分别仅占村委会(社区)总数的44.8%、26.7%和10.3%,占自然村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且多数分布于较为富裕的地方或公路沿线,与农村需求差距甚大。二是人才不足。农村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而留守老
4、人、儿童和妇女,既无时间、也无能力参与农村文化活动;除乡镇文化站外,行政村以下没有从事文化建设的专职人员,农村相当缺乏能歌能舞能创作能农特产品文化包装的文化人才。三是组织真空。以行政村为单位,有业余文化演出队伍、草根文艺团队等社会文化组织,且运行良好的不足三成,难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三)活动载体缺乏。高寒边远贫困村落是重点。一是文化活动缺乏连续性。政府组织了许多的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科技进农村活动,但很难把文化送到所有村,即使送到了村,也是“蜻蜓点水。“来了热闹、人走茶凉”,不能植根于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问题。如XX“文化百千万”惠民演出工程,看似成千上万、规模宏大,实则
5、远未达标,就算达标,农民1年365天也就看到1场演出活动,还是几乎为零。二是文化活动单一。很多农村,除了跳广场舞、看电视外,基本上没有其它建康文化活动。三是文化活动缺乏互动性。政府“喂食”式的文化下乡,常常是“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与基层群众缺乏互动,农民参与热情不高。(四)体制缺乏活力。一是管理问题。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包括负责人)常被政府借用,专职不专用或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业的现象比较突出,文化站成为“空壳”或设施设备陈旧不堪且被随意挤占的现象突出,文化活动开展无从谈起。建在村上的文化设施,由于缺乏专人管理维护,使用率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缺位。对农村
6、文化市场监管严重缺位,导致各种淫秽信息、垃圾文化、低俗文化入侵,甚至邪教蔓延。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文化体制改革不彻底,文化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极低,社会资本不愿进入农村文化市场。(五)群众信仰缺失。作为农村传统价值信仰体系核心的儒家伦理、宗教信仰及道德规范被人民公社时期的国家力量打击摧毁而支离破碎,共产主义信仰、集体主义道德规范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伤痕累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尚未完全落地生根,农村出现了信仰真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攀比之风盛行,脏乱差现象突出。三、农村文化问题原因分析(一)信仰世俗化、价值物欲化,是问题的本质原因。随着城乡
7、差距的不断拉大,使农村群众容易把经济效益视为最大追求目标,把金钱作为价值评价尺度,从而使农民的精神信仰、价值观日益世俗化、现实化、物欲化。作为农村文化主体的农民,如果信仰世俗化、价值物欲化,对文化的发展一定缺乏积极性,甚至有抵触情绪。(二)文化边缘化、机构虚设化,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国家层面看,“重经济、轻文化”的国家政策与考核机制,使文化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乡镇文化站(所)长期处于虚设化状态。文化边缘化,直接导致资金投入少、设施滞后、活动组织力度不够和市场体系、市场组织、市场规则迟迟不能建立完善。文化站(所)虚设化,严重引领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三)人才空心
8、化、人员原子化,是问题的社会原因。贫困地区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严重缺乏文化人才。包产到户后,农村以户为单位处于“原子化”和“疏离化”状态,难以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四)主体被动化、建设行政化,是问题的关键原因。长期以来,认为农村文化贫困需要“输入”来丰富,或认为农村文化落后需要“输入”来改造,“只输入,不培育”成了农村文化工作思路,注重送戏送电影下乡,很少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更别谈挖掘、保护和培育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这种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农村文化建设行政化模式,难以在农村植根、发育、开花、结果。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农村文化,是“三农”工作的魂,是农民精神的根,是民族文
9、化的活水源头,是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更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加以繁荣发展。(一)用“顶层设计”的硬性规定统一思想行动。在农村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要有“顶层设计”。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要把资金项目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把服务项目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集中;核心是要在农村文化硬件设施、文化基本服务体系、文化服务法律体系、文化消费及产业发展、文化产品创作与供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文化类社会组织培育与规范、文化管理运行与评价考核机制、农村文化与互联网+、财税政策支持、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底线标准”和硬性规定,用以统一各
10、级各部门和干部群众建设农村文化的思想和行动。特别是要对每年各种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数量、各类基本服务项目实施数量和各级财政每年安排“农村文化建设、文化惠民活动、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艺精品创作、对外文化交流、文化阵地管理维护、文化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进行具体量化,杜绝模棱两可、可有可无。(二)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并贯穿始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忽视了农民的主体作用。繁荣农村文化,关键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重建农民文化尊严和文化价值。如果政府包建包办、农民被动接受,就激发不出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送去的“文化大餐”农民也不领情,难以发挥文化活动资政育人的作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妥
11、善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不可替代。政府主导,就是要在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必备资金、出建设规划、出配套政策,培育农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队伍,领导和组织农民自觉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和树立良好的文化消费意识,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维护农村文化安全。农民主体,就是要发挥农民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变“要他干”为“他要干”,农民投工投劳、出建设用地,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管理;搭建农民艺术节、农民歌会、农村文艺汇演等农民演、农民看的文化活动平台,创造性地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村民道德评议、“富、学、美、
12、乐”四进农家等各类文化活动,政府送戏下乡与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相结合,让“政府搭台、农民唱戏”成为常态,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角。(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建设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农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才能重建农村文化尊严。建设农民精神文化家园,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4字方针融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每个过程,激发农民理想信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国家目标引领农村信仰,以社会取向、个人准则规范农民的做人、做事行为。要以道德模范人物和文化志愿者的典型事例激活农民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以道德讲堂、歌舞戏曲等形式融入群众精
13、神文化生活,以农村网站、微博微信、“农信通”手机短信、标语板报等载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道德操守,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健全机制激发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激发农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要建立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协调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文化部门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农民主体、权责明确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格局,统筹推进农村文化“五大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农村文化考核评价机制,细化考核指标,明确责任主体和要求,以科学、强硬的考核评价转变“重经济、轻文化”思想。要建立完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培育机制,引导村组建设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广泛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激发农民的创造才能和奉献精神。要建立完善政府资金扶持机制,对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乡村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文化阵地管理人员和文化活动给予适当补贴,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要健全农村文化产业培育与管理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关键要培育文化市场,提升农民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水平。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核心要发展农村手工艺品和乡村休闲旅游业等文化产业。有文化市场,就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农村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