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城市建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门市城市建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海门市城市建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为正确定位城乡发展目标,科学指导城乡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依据海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海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及有关专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十一五”规划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海门市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市委市政府分别以“城市规划年”、“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年”、“城市形象年”、“城市南进推动年”、“城市南进会战年”为建设主题,积极推动城市
2、建设。“十一五”期间,南部新城区建设推进不断加快,北部城区整治和改造不断提档升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景观得到很大改善。1.高要求推进城市建设,转变了城市发展格局。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全面推进小康进程,率先进军基本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按照把海门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具有江风海韵特色,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定位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在城市建设方面确定了城市规划年、基础设施推进年、城市建设形象年、城市南进推动年和城市南进会战年等不同主题,掀起了城市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热潮。新行政中心、东洲国际学校、军事指挥中心、政法中心、新市委党校、消防指挥
3、中心、国土交易中心、龙信总部等一大批公建总部项目拔地而起,运杰龙馨园、中南世纪城、宏日阳光水岸、海德花园、理想城、御林华府等一大批高品质楼盘逐步建成,城市发展格局悄然由“背向长江”向“面向长江”的华丽转变,一幅更新、更美的城市画卷正在江海大地次第展开。2.高起点规划城乡建设,奠定了城乡发展基础。坚持规划龙头的引领作用。“十一五”期间,先后完成了海门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海门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环水绕工程城市设计、海门南进轴概念规划、沿江片区城市设计、张謇广场概念规划、謇公湖城市设计、市民公园及周边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滨江工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运杰龙馨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大国
4、际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门证大国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海门市东片区(生活综合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门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海永乡总体规划、临江新区总体规划等近200项大小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海门城乡建设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积极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十一五”期间,通过城市南进建设、省重点中心镇建设,以及通过四大增长极打造带动了其周边乡镇的发展,通过实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完善、配套和制定相关政策,推进了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重点中心城镇为纽带、一般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分布、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重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5、“十一五”期间,顺利完成余东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实现了海门历史文化名镇零的突破。完成余东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论证工作,规划明确了余东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范围,整合了余东镇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发挥了历史文化对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导作用。3.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了城市配套功能。“十一五” 期间,全市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绿化、环卫等公用设施建设资金近18.92亿元,兴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功能。市域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等级公路里程约102公里,新改造一级公路约107公里,新改造城市主干线道路约11公里,新改建二、三级公路56公里。以“九横十二纵
6、”干线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形成。新改建农村公路811公里,纳入省计划内的600公里,新建改造桥梁约400座,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交通网络日趋优化。城市道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市区建成区共新建、改建主次干道28条, 新增道路长度22公里,道路面积增加至318.38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从“十一五”期末的14.95平方米提高到 16.5 平方米。给水、排水建设:“十一五”期间,整个海门市新增直径75mm以上供水管道长度36公里,管网投资7523万元,新增受益人口4.8万人;实施长江水厂二期扩容工程,实现水厂日供水能力由5万立方米到10万立方米的跨越;实施以蓄水匡河清淤扩建、引水闸改造为主体的蓄水
7、匡河扩容工程,缓解了海门城区日益增长的供水矛盾,并通过修建排水闸、防护网、安装监控设施和周界报警装置等措施,改善水源水质,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实施区域供水一期、二期工程建设,让沿线三厂、麒麟、悦来、三阳、货隆、王浩、正余、包场、东灶港等九个乡镇喝上放心水。污染治理:“十一五”期间,市区新建投资第二污水处理厂一座,投资6900万元,新建污水主干管39.7公里,使整个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十一五”期间,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以三河截流工程、十二号横河污水整治工程、日新河污水截流工程等为代表的污水整治工程,大力整治了一部分城区的污水污染问题,改善了一部分河道的水质,增强了污水收集和雨污
8、分流的能力。桥梁、驳岸建设:“十一五”期间,市区新建、改建桥梁 18座,有效地改善了交通条件;新筑城区河道驳岸 5.97公里,防洪、抗洪、排涝能力逐步增强。电力设施建设:“十一五”期末,全市公共电网拥有220千伏线路10条、总长263.648公里,变电站3座;110千伏线路21条、总长241.256公里,变电站13座;35千伏线路30条、总长213.032公里,变电站13座;10(20)千伏线路177条、总长2080.991 公里。园林绿化建设:围绕绿环水绕工程、东洲公园改扩建、听月湾绿地、黄海路绿地等公共绿地的建设,结合北京路绿化、南海路绿化、富江路绿化、上海路绿化等道路绿化的实施,“十一五
9、”期间,全市新建园林绿地283.29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2.76万平方米。燃气建设:“十一五”期间,积极完善城区管道燃气基础设施建设,累计铺设埋地燃气管123.8公里,安装楼宇燃气立管长度达48.2公里;完成丝绸路沿线3.2公里燃气总管钢管置换PE管工程,做好与天然气接轨的准备;完成液化气供应站提升改造工程,以保障城区日益增长的高峰时段用气需求。路灯建设:“十一五”期间,市区新增路灯线路长度432公里,新增路灯10809组,市区道路路灯装灯率达100%。环境卫生:“十一五”期间,通过推行实施路面限时保洁制,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制,公共厕所提档升级制,环卫机械化作业制,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制等五大
10、机制,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增加环卫设施的投入,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4. 高品质推动住房建设,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十一五”期间,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全市城市住房建设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步伐明显加快。其中市区住房建设速度更为迅速,5年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达52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达6.5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底可完成销售面积33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可达350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达150亿,一幢幢造型别致的高楼拔地而起,城区在建或竣工的高层住宅200多幢,涌现出了名人苑、运杰龙馨园、宏日阳光水岸、中南世纪城、东洲半岛、金色维也纳、证大东洲府、理想城、永泓花园、海德花园、贵都之星、
11、御林华府等一大批优秀住宅小区,其中名人苑、金色维也纳、宏日阳光水岸、证大满庭芳、中南世纪城、亚特香堤雅境、御林华府、中大贵都之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住宅小区,东方巴黎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运杰龙馨园被评为国家2A级住宅小区、江苏优秀住宅金奖,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二)存在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随着城市南进步伐的不断加快,海门市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随着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江苏沿江、沿海开发战略提升到国家层面,城市化速度,城市建设的矛盾仍然很突出,任务仍很艰巨,主要问题有:1.规划:城市规划缺乏应有的预见性、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相对于建
12、设来说规划仍较滞后,部分地方城市布局分散零乱,造成建设用地利用率和基础设施配套率不高。2.行政区域合并调整:“十一五”规划期间,未完成乡镇行政区域合并调整。“一个中心,二个省级重点中心镇,七个一般镇”的梯次分布的格局未形成。3.绿化: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照园林城市标准,我市城区公共绿地仍显偏少,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偏小,且分布不均匀,须进一步加强公共绿地建设。4.区域供水:与乡镇水厂交接和协调工作滞后,一期工程主管铺设工程已经完成,但与乡镇供水管道如何连接,计量、收费等相关矛盾突出。5.供电:城市电网供电宽裕不足,110KV配变电所建设滞后,中压配电网缺乏系统化建设
13、,部分输变电设备出现重载或过载现象,影响海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低压配网通过近几年的网建设与改造,供电能力、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大大提高,基本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但局部地区的配网仍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速转型、全面跨越”这一主题,紧扣“争先崛起长三角,抢先跨江进八强,率先基本现代化”的“三先”目标,立足海门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按照打造具有“滨江风情、宜居创业特色”的现代新城总体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系统谋划、科学实施,推动海门城乡建设
14、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1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坚持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和沿江、沿海开放开发战略,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地景观和商贸居住开发建设。2功能完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中心城市建设以建设“滨江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市各大功能区,统筹兼顾市区各项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经营的协调,利用和整合城市资源,构建大城市格局,注重城市设计,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3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形成特色。继续推进城乡公共设施、环卫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重点是环境和生态建设,加强城市
15、公共安全对防灾减灾设施和系统的建设,继续绿化、美化和亮化城市,改善人居质量,塑造和谐的城市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水景观系统,提升文化品位。4建设有序、管理规范、措施有力。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提升内涵与扩大外延同步,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地经营城市。城市建设各职能部门强化管理,完善政策措施,规范运作。(三)总体目标任务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形成“一主一副”、主副城区相互呼应、相互交融、功能互补、共同繁荣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助推城市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城区规模达45平方公里,人口30-35万。其中:主城区形成28平方公里的规模,人口25-29万;副城区形成17平方公里的规模,人口5-6万。按城市南进拓展,沿江展开的发展模式,引导城市空间向南拓展,努力打造苏中、苏北一流的组团式城市结构形态,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坐标、新亮点。(四)“十二五”发展重点一是全力推进城市南进,快速拓展城市规模。1.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十二五”期间,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控规全覆盖;加强开发地块土地前期策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城市规划区编制单元划分工作;完成市域基础设施布局研究工作;完成城市快速交通路网控制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为高起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