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17消食剂.docx
《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17消食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17消食剂.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七章消食剂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统称消食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消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程钟龄曾说:“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医学心悟卷D因此,凡由气、血、痰、湿、食、虫等壅滞而成的积滞痞块,均可用之。本章主要论述食积内停的治法与方剂,其他可分别参阅理气、理血、祛湿、化痰、驱虫等章。食积之病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虚饮食难消所致。因此,本章方剂分为消食化滞和健脾消食两类。食积内停,易使气机阻滞,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故消食剂中又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而积消。其他尚有兼寒或化热之异
2、,处方用药亦应有温清之别。此外,消食剂虽较泻下剂缓和,但毕竟属于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纯虚无实者禁用。第一节消食化滞消食化滞剂,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症见胸皖痞闷,暧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常用消食药如山楂、神曲、莱瓶子、麦芽等为主组成方剂。食积易阻气机,又容易生湿化热,故常配伍理气、化湿、清热之品。代表方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六两(18Og)神曲二两(6Og)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g)陈皮连翘莱腋子各一两(各30g)用法上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9g),食远白汤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3、)。功用消食和胃。主治食滞胃院证。烷腹痞满胀痛,暧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方解本方证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素问2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若饮食过度,食积内停,气机不畅,则脱腹痞满胀痛;脾胃升降失职,浊阴不降,则暧腐吞酸、恶食呕逆;清气不升,则大便泄泻等。治宜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方中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藤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三药同用为臣,能消各种食物积滞。食积易于阻气、生湿、化热,故以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味
4、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均为佐药。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则诸症自除。运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一切食积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脱腹胀满,暧腐厌食,苔厚腻,脉滑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本方药力较缓,若食积较重者,可加枳实、槟榔;苔黄脉数者,可加黄连、黄苓;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兼脾虚者,可加白术。3 .现代运用4 .使用注意文献摘要1 .原书主治2 .方论选录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等属食积内停者。本方属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丹溪心法卷3:“保和丸,治一切食积。”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此为食积痰滞,内瘀脾胃,正气未虚者而设
5、也。山楂酸温性紧,善消腥磨油腻之积,行瘀破滞,为克化之药,故以为君。神曲系蒸客而成,其辛温之性,能消酒食陈腐之积。莱瓶子辛甘下气,而化面积;麦芽咸温,消谷而行瘀积,二味以之为辅。然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连翘之苦寒散结而清热。积郁之凝,必多痰滞,故以二陈化痰而行气。此方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剂,故特谓之保和耳。”临床报道宋氏用保和丸加减治疗介人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患者I1O例。日1剂,从介入前3天开始,连续10齐IJ;同时配合静脉点滴胃复安40mg,日1次。设对照组89例,静脉点滴胃复安40mg,日1次,连续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05人(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正常),好转5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6、,有效率100%。治疗组的症状消失、正常饮食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宋爱英,等.保和丸治疗介入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1995;12(6):4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保和丸及其无糖颗粒剂均能增强肠蠕动频率,无糖颗粒剂还能显著加速小肠推进运动,无糖颗粒剂能促进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和胰淀粉酶活性的作用比丸剂更佳。上述结果不仅解释了保和丸的药理作用,且说明无糖颗粒剂这一新剂型较传统的丸剂优越。宋必卫.保和无糖颗粒剂助消化作用的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6;31(3):165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组成大黄一两(3Og)枳实效炒神曲炒,各五钱(各15g)茯苓去皮黄苓去腐黄
7、连拣净白术各三钱(各9g)泽泻二钱(6g)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温开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功用消导化积,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食积证。脱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方解本方证因湿热食滞,内阻胃肠所致。湿热饮食积滞内停,气机壅塞,故见脱腹胀满疼痛;食积不消,湿热不化,则大便泄泻或下痢;若热壅气阻,又可见大便秘结。治宜消积导滞,清热利湿。方中以苦寒之大黄为君,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以苦辛微寒之枳实为臣,行气消积,除脱腹之胀满。佐以苦寒之黄连、黄苓清热燥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中大 方剂学 讲义 02 各论 17 消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