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20章 祛痰剂.docx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20章 祛痰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20章 祛痰剂.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十章祛痰剂凡是以祛痰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排除或消除痰涎作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凡内伤、外感、饮食不节,皆能导致生痰,而痰又每可引起咳嗽、心悸、眩晕,以及中风、癫痫、惊厥等病证。然从其性质而言,不外寒痰、热痰、燥痰、风痰几种。其治法与方剂,因此也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清热化痰、治风化痰的分类。治病必求于本,治痰自不能例外。其由肺热熏蒸而生痰,清热降火则痰可自除;脾虚湿盛生痰,健脾燥湿则痰无由生;故善治痰者,必须联系脏腑病机进行分析,配合祛寒、清热、燥湿、治风等化痰方法,方能提高疗效。一、燥湿化痰剂燥湿化痰剂是在燥湿化痰指导下,以即可健脾又可燥湿化痰之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健脾
2、燥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的湿痰证。如痰多易咯,胸闷恶心,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苔白滑腻等。代表方如二陈汤。二陈汤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橘红各1O克炙甘草4.5克(原方加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现多不用。)【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脾气不运,湿痰为患,症见咳嗽痰多、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方解】方中半夏苦温质燥,即能燥湿化痰,又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橘红辛苦,性温而燥,行气和胃,燥湿化痰,共为主药;茯苓淡能渗湿化痰,甘能补脾,以除眩晕而宁咳嗽,为辅药;生姜和胃止呕化痰,乌梅性寒质润,以制夏、陈过燥之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能健脾燥
3、湿、理气化痰,使湿去痰消而诸恙自愈。【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脾气不运,湿痰为患的主方,临床上可化裁运用于多种痰证。Is加苏叶、杏仁,治二陈汤证兼有表证者。2、加麻黄、杏仁,治寒邪犯肺,咳喘痰多者。3、加干姜、砂仁,治咳吐稀痰,呕吐恶心,胸膈满闷者。4、加瓜篓、贝母,治咳嗽痰少,粘稠难咯者。5、加竹茹、黄连,治胆热呕甚者。6、加南星、枳实,治头目眩晕,风痰上扰者。二.温化寒痰剂温化寒痰剂是在温化寒痰法指导下,以温里祛寒药与温化寒痰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温里祛寒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脾虚生痰、肺寒留饮的寒痰证。如咳痰清稀,遇寒易发,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金贵要略【
4、组成】茯苓12克甘草6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细辛6克。【功用】温化寒痰。【主治】脾虚生痰,肺寒留饮,症见咳嗽稀痰,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迟。【方解】本方证是脾虚生痰,痰由肺寒而贮留成饮,引起肺失宣降所致。治宜温暖脾肺,祛寒化痰。方中重用茯苓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导行即聚之饮;而甘草、干姜温复肺之虚冷;细辛协助温肺散寒;又唯恐温散太过,耗伤肺气,而用五味子的酸敛来制约。使散中有收,开中有合,则肺寒得温,脾虚得健而痰饮消除。本方是温化寒痰之复方,较治疗肺中冷的甘草干姜汤,又有所发展而周密。【临床运用】本方肺寒留饮的基础方。如呕吐多痰者,加制半夏以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咳嗽甚者,加紫苑、款冬、杏仁以
5、降气止咳;弱见冲气上逆,可加桂枝以平降冲逆;弱见气滞皖胀,可加陈皮、砂仁等以行气消胀;脾虚食少,可加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本方辛温药较多,对热证、燥证忌用。以舌淡、苔白滑、脉迟为辨证要点。三、清热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是在清热化痰指导下,以清热泻火药与清化痰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清热泻火、化痰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火热内盛,炼液成痰的热痰证。症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面赤烦热,舌苔黄,脉数,甚至发为癫狂等。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清气化痰丸医方考【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苓瓜萎仁(去油)茯苓各30克胆南星制半夏各45克姜汁为丸,每服6至9克。【功用】清热化痰,下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20章 祛痰剂 河北 方剂学 讲义 20 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