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苦与最乐教学过程如下:一、了解作者和文体知识(一)梁启超投影:余自先世数百年,栖于山谷。族之伯叔兄弟,且耕且读,不问世事,如桃源中人。余生九年,乃始游他县,生十七年,乃始游他省,犹了了然无大志,茫茫然不知有天下事。余盖完全无缺不带杂质之乡人也。曾几何时,为十九世纪世界大风潮之势力所簸荡、所冲激、所驱遣,乃使我不得不为国人焉,浸假将使我不得不为世界人焉。(生读。)梁启超的经历类似于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直到鸦片战争,中国还沉浸在“大天朝”的梦中,不知道世界有五大洲七大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入,打破了国人的幻梦,而梁启超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中觉醒起来了。介绍作者,让学生了解这位思想启蒙的先驱者:投
2、影:梁启超,(1873-1927)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曾和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提倡维新运动。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新民丛报,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文风流畅、凝练。(学生自读熟悉,强调戊戌、戍、戎这四个相似字的写法)正是因为有着担当的责任意识,所以才会有最苦与最乐。(二)议论文的知识回顾投影: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的三个要素:
3、论点论据论证(教师可结合纪念白求恩稍作解释,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二、略读提炼: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学生己有预习,以略读的方式,快速筛选课文信息,找到作者表达的观点:投影: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得出结论:。作者的论点其实并不隐蔽,学生很容易找到,关键是让学生明确,论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你又是如何发现的,作者在表达论点之前有怎样的提示语。教会学生思考,启示学生学会根据提示性的语言找到论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比如本文: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末苦于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用一组设问和排比引出一个肯定句:人生最苦的
4、事,莫苦于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接下来作者一直在论述人生“最苦”。到第四节,出现一个句子: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翻过来看”,透过这个词语,作者的下一个论点出现了。再到第五节:然则根据这个“然则”,就知道下面要说的就不是“最乐”的内容,而是由“最苦”和“最乐”之后得出的结语了。所以,文章的行文结构往往隐含在关键性的提示语里。投影:理清写作思路:(1、2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O(3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4、5段)得出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梁启超曾几何时,为十九世纪世界大风潮之势力所簸荡、所冲激、所驱遣,乃使我不得不为国人焉。不
5、得不为世界人焉。三、精读梳理:找出作者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一)读“最苦”: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是因为:;失意而不苦是因为:;老、病不苦是因为:。真正的痛苦是源于:。2.思考: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最苦”的观点的?在作者眼里“最苦”的责任有哪几类?通过朗读、品析,找出作者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体会“最苦”的论点。(二)读“最乐”: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作者认为“快乐”的决定权在哪里?通过品读,体会“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的道理,学习运用引用论证来进行说理的方法。(三)读“担责任”:1 .作者引用了哪些名言?证明了
6、什么?2 .“卸除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通过一层层的研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观点,并知晓作者通过哪些论据和论证的方法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的。四、比读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比读1体会句式的特点投影:删除内容:原: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改: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变换句式,添加事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陶渊明颜回)失意吗?不是。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刘禹锡)老吗?死吗?都不是。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