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大中药学讲义第2章 中草药的性能.docx
《成中大中药学讲义第2章 中草药的性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中大中药学讲义第2章 中草药的性能.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章中草药的性能中草药品种众多,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例如紫苏可以治疗感冒,大黄可以治疗便秘,蒲公英可以治疗热拜、疔疮,黄芭可以治疗气虚,不同的病症就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草药来治疗,这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具备特有的性能。中草药的性能,可以从多方面来认识,疾病有寒性、热性的区别,药性也有寒、热的不同;病势有向上向下、在表在里的差异,药性也有升、浮、沉、降的区别;疾病发生部位在各个脏腑经络不同,药性也有归入某经的区分寺寺O认识药物的性能,并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天才”地发现的。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药物治病的丰富经验,并把它上升为理论的结果。这些理论,虽然还
2、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高,但长期以来,对中医用药曾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中医治疗疾病,除了必须对病员的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以外,还必须较为熟练地掌握中草药的性能,才能正确应用于临床。第一节四气五味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其中的“性”又称为“气二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药性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感受风寒、怕冷发热
3、、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中草药的药性,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掌握,如果我们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就可以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和“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一般是,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
4、症。止匕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称为“平”性。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五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一)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二)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三)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四)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
5、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五)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这样的:(-)淡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大多数是淡味。(二)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由于淡味,没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称“淡附于甘、同时,涩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虽然有七种滋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由于气有气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例如,紫
6、苏性味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苏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芦根性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热,所以可知芦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等。一般说,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也就有所区别;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药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点。例如,同样是寒性药,若味不相同,或为苦寒,或为辛寒,其作用就有所差异,如黄连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浮萍辛寒、可以疏解风热;同样是甘味药,但气有所不同,或为甘温,或为甘寒,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黄耆甘温、可以补气,芦根甘寒、能清热生津。所以,在辨识药性时,不能把药物的气与味孤立起来。在临床具体应用时,一般都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的
7、,而在特殊应用的时候,配合其它药物,则或用其气,或用其味。第二节归经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能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蕾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中大中药学讲义第2章 中草药的性能 成中大 中药学 讲义 中草药 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