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例运用看学生写考场议论文的层次.docx
《从事例运用看学生写考场议论文的层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事例运用看学生写考场议论文的层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事例运用看学生写考场议论文的层次运用事例,从来不是考场议论文硬性的写作要求,但确实是考生写议论文时的一贯做法。其好处往小里说,运用事例可以让考生较为轻易地满足考场文的字数要求;往大里说,可以看出学生平时是否是个关注社会现实的有心人,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有由题目中的内容联系现实的迁移能力。所以,通过学生在考场议论文当中如何运用事例,怎样运用事例,大致可以看出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大致处于什么样的层次。若说在这个问题上处于最低层次的大概是什么情况,那就是学生在议论文里编造事例了。准确地说,学生在写作时需要例子,但遍索枯肠却又着实找不到例子,于是开始编造。这样的例子因为漏洞百出,不仅没有说服力,往往还
2、成为他人的笑谈。评阅二模作文的时候,有老师告诉我说看到有学生在作文里这样表述一个事例,”董明珠面对美国人的严刑拷打,不肯说出华为的秘密”,实在是让人惊骇异常。有的学生并非有意扯谎,只是过于缺乏对事例全貌的了解,同样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例如有人把邓稼先写成种水稻的,有人将钱学森的灵魂之问算到钱钟书的头上。这些学生大约都没有在平时有意花时间去积累素材,其所知所用只是凭借一知半解或者道听途说。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老师识破,这种作文想要赢得阅卷老师的同情甚至好感可谓难上加难。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学生总是以自身或者亲人的经历为例,这种做法因为无法证实真伪导致可信度很低,通常也会被老师视为编造之举。比上面的层
3、次好一点的,就是学生基本上能把例子用对,但使用的都是滥俗的例子,千篇一律,翻不出任何新意。直到今天,不少学生运用事例的时候,动辄便是伽利略、爱迪生、苏轼、钱学森、袁隆平、樊锦诗、张桂梅,其中变化的是名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更替,不变的是以一当十的做法和成功学涵盖一切的思路。例如这次海淀二模的作文题是“理性的力量”,有的学生以袁隆平为例,理直气壮地说正是因为袁隆平具有理性的思维,于是发现了杂交水稻。当然,很有可能在另外一道作文题那里,袁隆平又成功地证明了另一个关键词的可能性或合理性,为什么,因为他成功了。这种做法往往使作文有一点说服力,因为我们无法断定袁隆平的成功和理性或者其它什么特质完全没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例 运用 学生 考场 议论文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