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色彩》课程标准.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设计色彩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28课时学分:8分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后续课程:设计基础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设计色彩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之一,设计色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专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对新的写生方式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通过进行富有针对性或规定性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与设计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设计色彩的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客观物象观察、分析和审美选择,使学生将特定的物象进行梳理、提炼,再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手段表现在画面上。在其过程
2、中,能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习设计色彩造型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让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知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二)设计思路作为室内设计专业重点基础训练课程的设计色彩,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美学、设计学、色彩学多学科相结合的
3、角度,重点论述设计色彩的历史沿革,写生描绘、创造灵感的开发,与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通过主观意识将大自然复杂纷繁的色彩想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我院设计色彩课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主要方向、经过多次改革、与其它高校色彩课教学以传统绘画为基础有着本质区别、除吸收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训练因素以外、我校的设计色彩课把专业设计的创新、创造理念纳入教学、建设成为富有艺术设计特色的专业必修基础课。二、课程目标根据设计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技能、专业教育思想,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知识教学目标理解三面投影以及组合体的基本知识,为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打下
4、基础;掌握所有图例符号以及设计施工图纸的标准,是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的必要条件。(二)能力培养目标(I)认知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的制图工具和用品,了解基本制图标准(2)十六种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3)认知正投影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三面正投影的组成和特性。(4)认知点的三面投影、直线的三面投影,点和直线的判定关系,两直线位置以及平面的三面投影,为形体的投影打基础。(5)认知形体的投影及表面的点和线,平面和平面、平面和立体的连接关系,以及两立体之间相贯的基本知识。(6)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了解组合体互相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了解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以及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7)
5、 了解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对基本视图与辅助视图有完整的认识,会画剖面图和断面图,在完整是的设计或者施工图中,认识剖面图或者断面图的剖切符号。(8) 了解房屋的基本组成,对房屋建筑施工图有基本得了解,认识图中所有的符号代表的意义,了解房屋建筑施工图的组成,图纸排列顺序等,认识结构施工图。(9) 了解装饰工程施工图的组成,作用,对于平面布置图、地面平面图、顶棚平面图、室内立面图、装饰详图上的所有符号和组成有明确的认识,能够独立画出上述图样。(10)完成设备工程施工图的识读,包括: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的识读、采暖与空调施工图的识读、电气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三)专业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
6、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初步具有学以致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例:序号模块(或单元)项目工作任务学时1模块一发现色彩1.生活中的色彩1.色彩感觉22.色彩体骏22.设计色彩概述1.认识设计色彩22.设计色彩与其他色彩理论的关系2课时小计82模块二了解色彩1.色彩基础知识1.色彩起因22.色彩分类23.色彩三要素和色相环44.色夥混合42.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1.色彩关系62.色彩变化的主要因素43.色调变化的规律6课时小干283模块三色彩训练训练1.水粉画表现技法1.水粉画特点及其工具、材料、水粉画常见用笔技法及
7、特殊技法82.水粉静物写生构图及步骤、不同质感物体的表现技法283.水粉风景写生构图及步躲84.水粉风景28课时小计72模块四平面色彩训练2.设计色彩1.色彩分解的表现92.限制色彩的表现93.装饰性色彩的表现94.意象色彩的表现9课时小计36总课时128四、实施建议根据本专业课程实施的实际要求,提出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等。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
8、、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操作要科学合理,体现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教学应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图片、投影、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网络资源等。教学条件应
9、具备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多媒体教室。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明确考核方法及该项目课程学习完成后应取得的成绩。(一)教材建议:编写、数字化资源、实训指导书等目前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设计色彩,该书能够较好的对设计色彩进行介绍,并对书中展示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点评,分析具有针对性,能指出其存在问题,阐明优缺点,但不足之处在于图片印刷的像素不够大,所以书中的图片细节包括具体尺寸、设计说明文字等有些不是很清晰,建议该书如能附有教学光盘或能将授课内容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则教学效果更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校本教材编写的要求,具体细节如下:1、教材编写
10、要求1)教材应体现指导作用,避免写成资料作用的倾向;2)紧紧围绕设定的学习情境、具体的项目任务形成内容主线,再适当扩展相关内容;3)编写的教材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延续性、拓展性等特点,格式统一,以项目教学为主。2、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1)采集、编辑教学实物资料、陈列样本,丰富教学媒体,建立课程教学的有关资源库,并不断更新完善:2)学校积极开发网络电子资源库,达到校园内有线、无线全覆盖,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让师生可以方便有效的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资源;3)开发与课程对应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合作平台,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社会服务功能。3、实训指导书
11、1)对于校外实训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实训指导书的制定与审核工作;2)对于校内实训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实训手册,参与实训人员认真做好记载工作;(二)教学建议:教学模式、学习方式1、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理念,以多样、趣味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2、学习方式:采取自主探究式、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逐
12、步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老师教转变为我能学,由师生间的单向性活动转变为双向性互动、多边性互动,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小组合作、乐于探究,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优势互补,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三)评价建议:1、设置环节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专家委员会,聘请本行业装饰企业经理、企业知名的一线设计师,邀请兄弟院校教学主任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能定期开展审核建议的工作会议,并有相关的会议签到及会议记录等原始资料。2、设置课程管理委员会,由专业负责人牵头,专业骨干教师及聘请的实训技师组成管理团队。具体职责为:1)把握行业动态,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
13、使课程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2)根据职业岗位具体技能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3)进行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内容的调整与更新,保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4)负责采集编辑工程影像资料,制作收集教学案例、绘制案例图纸;5)建立完善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库;6)负责课程协调,进行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7)负责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反馈。3、校内督导和教务处负责督促和指导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与系科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会对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优秀教学效果的取得起到很好的保隙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要能为老师们做好榜样与指导的作用。(四)其它课程资源资源:教辅材料、仿真软件、网络资源等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不断交流、不断自我学习和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借助多种平台来实现。因此,在“4.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校内教学阶段本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使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工作任务驱动法为主,通过分析并完成教师下达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具有对应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初步具有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校外半年的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学生真正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并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