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防治思路全文.docx
《2023年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防治思路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防治思路全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防治思路(全文)随着肿瘤治疗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然而化疗仍是肿瘤药物治疗中的基石,由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反应,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导致减量甚至停止化疗,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就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防治做一系统的梳理总结。机制及特点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在使用抗肿瘤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时,同时也造成骨髓中幼稚的造血细胞损伤的一种病症,其主要机制是细胞毒药物主要针对增殖活跃的细胞,除肿瘤细胞外,对骨髓造血细胞亦有毒性,可通过引起各系造血祖细胞和前体细胞的耗竭而导致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发育过程
2、化疗对骨髓中粒系、巨核系、红系造血细胞的抑制分别导致患者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减少,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出血、贫血等相应的临床表现。其发生特点与各系血细胞发育成熟时间及寿命有关,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各系血细胞抑制分述依据化疗后出现时间顺序将化疗所致骨髓造血细胞抑制的重要概念及防治分述总结如下。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QN)CIN(chemothe
3、rapy-inducedneutropenia)是指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后引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1uteneutrophi1count,ANC)的降低,即基于实验室的血常规结果提示ANC2.01.97.51.47.01.0-0.50.50.11.0X1OV1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度CIN是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其中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1eneutropenia,FN)是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主要的临床并发症。FN是指严重的中性粒细胞降低合并发热。严重的中性粒细胞降低指ANC的绝对计数0.51OV1或预计48h内下降至ANC0.510V1;发热是指单次口腔温度测定38.3(
4、腋温38.1oC)或口温38.0oC(腋温37.8oC)持续超过1h。FN患者可能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甚至死亡。FN的不良影响由于FN对患者的严重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均重视FN预防,通过评估FN风险从而合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1ocyteco1onystimu1atingfactor,G-CSF)类药物,推荐将G-CSF作为预防用药物。G-CSF是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一些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以促进粒细胞生成与成熟,是防治CIN的有效药物。多项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的结果证实长效剂型G-CSF至少达到与短效剂量相似的疗效,但可减少注射次数,应用更加方
5、便。另外也有研究显示长效剂型G-CSF疗效较短效更优。FN的管理强调预防大于治疗,其一二级预防概念及流程如下一级预防(PrimaryProphy1axisfPP):首次化疗前根据患者情况、疾病、治疗目的、化疗方案及剂量,评估该方案FN风险,对FN中高风险患者预防性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的称为一级预防。FN一级预防二级预防(SecondaryProphy1axis,SP):每周期均需对患者进行评估,若前一化疗周期中患者发生FN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则下一个化疗周期需要预防性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称为二级预防。如果患者在前f治疗周期中曾出现FN或剂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化疗 导致 骨髓 抑制 防治 思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