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丁敬隶书《挽鲍敏庵诗册》全.docx
《清代丁敬隶书《挽鲍敏庵诗册》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丁敬隶书《挽鲍敏庵诗册》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丁敬隶书赏析隶书挽鲍敏庵诗册全2019-11-1203:18束海善重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砚林,钝丁,别署梅农、丁居士、龙泓山人、砚林外史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丁敬工诗擅书法、精鉴赏,篆刻为“西泠八家之首。丁敬书法较少,现所见大多为诗稿、书信。此隶书册纸本,二十六开,每开纵21、横11.8厘米。原为轴,后被人割裱成册,现归海上篆刻家童衍方所得。丁敬书法较少,现所见大多为诗稿、书信。此隶书册纸本,二十六开,每开纵21、横11.8厘米。原为轴,后被人割裱成册,现为上海童衍方先生所藏。此册铃有砚林丙后之作,是他中晚年家里失火后所刻,另“砚林亦石是丁敬66岁所刻,故此册应为他晚年作品。从
2、此册看,风格比较接近曹全碑。丁敬对乙瑛、史晨、夏承等汉碑都曾取法。此作笔法较细,但瘦而劲,线条有毛涩感,不似一般学曹全碑的软靡无骨,结体端庄又有萧散飘逸之姿,波磔修长、外耀、精神振奋。何绍基曾说:“龙泓金石学诣精,八法篆书有法程闻泉漱雪出世情,隶法遒穆超蹊町,如其诗多声外声,始知琢印余技鸣。何绍基亦擅隶书,此评价当为行家言。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砚林,又号钝丁,别署梅农、玩茶叟、丁居士、龙泓山人、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妻石叟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好金石碑版,精鉴别,富收藏。工诗,擅书法,篆刻取法秦玺汉印,参何震、朱简之长,以切刀法刻印,方中寓圆,苍劲质朴,一洗娇揉妩媚之态,
3、为浙派、西泠八家之首。丁敬的书法作品存世甚少,并大多为行书诗稿及信札。其隶书作品仅见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五言律诗.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七言律诗及几副对联。笔者有幸,在西泠印社百年华诞之际,得丁敬隶书册一本,笔墨精妙,倏然出尖.兹付印刊出,以供同好赏鉴。修懦Ht电务丁敬隶书挽鲍敏庵诗册题签及铃印比较丁敬的隶书,取法汉碑,功力深厚,如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娄寿碑、夏承碑等都有取法,而以曹全碑为最。此碑秀美飞劲.不束缚,不驰骤,丁敬得益最多,但他贵能博采广蓄,孕育变化。求新、求变、求自我,乃丁敬一贯艺术思想也。此隶书册虽未署年款,但从其书风来看应属晚年之作,其不少结体和运笔与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七十一岁
4、时所书的隶书七言律诗轴是相似的。此外,册中所铃的三方印,均是晚年之作,其中砚林丙后之作是六面印中之一面,是他中晚年家遭火灾后的作品,而“丁敬身印著款敬叟,与他六十四岁所刻的苔花老屋、樊榭后人的署款相同。最为重要的是砚林亦石是丁敬六十六岁的印作,由此可断定,此丁敬隶书册,是他六十六岁以后的晚年作品。隶书册中丁敬所铃之印沉着鲜明。精到准确,虽至今已二百余年,仍色泽如新.可谓阅时愈久,光艳有加,笔者以铃拓最精的何元锡“西泠四家印谱相校,还是隶书册中之印为精,更能准确地展示丁印的笔情刀意。如砚林丙后之作,谱中作字下的印边已损,而册中完好,丁敬身印谱中右面印边有损,而册中却全。砚林亦石谱中的左上角已缺,
5、而册中基本完好。因此.册中三印也是研究丁敬印艺的珍贵资料。丁敬书法,向为艺坛所重。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书丁敬身隶书后赞曰:龙泓金石学诣精,八法篆书有法程闻泉漱雪出世情.隶法遒穆超蹊町.如其诗多声外声,始知琢印余技鸣。何氏为实力派书家,对丁敬书法如此钦佩,足见丁书之高妙也。丁敬隶书册简介丁敬(一六九五一七六五),字敬身,号现林,又号钝丁,别暑梅农、玩茶更、丁居士、龙泓山人、现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等。淅江钱塘(今杭州)人。好金石碑版、精饕别富收藏。工诗,擅书法篆刻取法秦玺汉印,参何震、朱筒之长,以切刀法刻印,方中富圆苍劲质朴,一洗娇柔妩媚之态,为浙派、西泠八家之廿。丁敬的书法作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挽鲍敏庵诗册 清代 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