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及其预防措施的知识.docx
《水土流失及其预防措施的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流失及其预防措施的知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水土流失及其预防措施的知识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益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
2、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土高原。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份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者成片地塌落。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此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此外还可以分为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水土流失
3、的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四个方面。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普通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地面物质组成。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我国水土流失重灾区:黄土高原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
4、被希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并非今天的样子,几千年前,那里森林密布,气候湿润,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此后,一方面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降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的开辟,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因为过度的土地开辟,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反过来,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又导致耕地或者牧场的减少。长期来看,过度开辟不仅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收益,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目前,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等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的过度开荒和过度放牧现象是造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很大,主要有以
5、下几个方面:1、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钾肥估计达4000万吨,与中国当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当,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元。2、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浙江省虽然水土流失较轻,可是省内有8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内河航行里程当前比60年代减少了IOoO公里。比如1958年以前,从嵯县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吨载分量的木船。由于河床淤沙太多,如今已被迫停航,原来的水资源变成沙资源,航建公司变成“黄沙”公司。湖南省洞庭湖由于风沙太多,每年有1400多公顷沙洲露出水面。湖水面积由1954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流失 及其 预防措施 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