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路径浅析.docx
《最新文档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路径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文档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路径浅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于中心一外围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路径浅析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丝路带”)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其涉及到的总人口近30亿,规模和潜力是独一无二的。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导国家,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丝路带”的建设为我国向西发展对外贸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等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本文站在中国“丝路带”的角度上,首先对“丝路带”进行综述,然后利用中心-外围模型,对我国“丝路带”的建设路径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为响应我国建设“丝路带”战略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外围模型;建设路径一、引言两千多年
2、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此后,“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并开始了解中国。2013年9月,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路带”的战略构想,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为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新路径、新思路。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举行的推进“丝路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上,有西北5省、西南4省市以及东部5省参加。西北五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市包括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东部五省为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这五省主要涉及到海上丝绸之路。“丝
3、路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上合作的区域。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其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战略的能源和资源基地。“经济带”的相关国家在能源,贸易,金融,通讯,技术等方面有友好的区域合作,并取得了很大成果,自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2008年的贸易额已达308亿美元,2012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已高达460亿美元,20年间增长100倍。但该区域交通不
4、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二、理论来源及模型分析1 .中心-外围理论中心一夕卜围理论(CoreandPeriphery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他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这种结构性差异并不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体系,恰恰相反,它们是作为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两极存在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世界经济体系。弗里德曼对其进行了发展,他认
5、为区域发展通过一个不连续的,但又是逐步积累的创新过程实现的,而发展通常起源于区域内少数的“变革中心”,创新由这些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周边地区依附于“中心”而获得发展。因此,发展本身就包含极化过程,在这一点上同极化理论一致。根本的革新只是在相对数量较小的城市地区形成的,这些地区决定了发展过程。弗里德曼将这些地区称为中心,剩下的所有地区都为外围。弗里德曼进一步从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发展了原有的中心-外围理论。按照他的观点,中心之所以能对外围施加影响,除了它的创新活动比较活跃,还具有使外围服从和依附的权威和权力。2 .基于中心-外围理论的“经济点”的形成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中心城市也是“动力中心”,
6、之所以叫“动力中心”是因为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它向外围城市辐射,并对其产生影响,带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中心-外围理论,在“丝路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相关省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中心城市相对于本省的其他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中心城市来讲,在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管理制度等方面处于占优势的地位。这是由两个原因产生的,首先,这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由技术进步及其成果在我国经济体系中传播的不平衡性所导致的必然历史结果。其次,“丝路带”作为我国建设的战略项目,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而相关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将首先在相关省和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实施,同时,更直接的,国家直接给予其经济扶持,如投
7、资400个亿作为“丝路带”基金,这些资源会首先流入其中。这使得各相关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就成为了“动力中心”,也即“中心”,各省的非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非中心城市就成为了“外围”。在这些“中心”和“外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开始由于历史原因,各省和直辖市本来就存在着各相关省会和中心城市为中心,各相关非省会和非中心城市为外围的格局,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相对稳定状态。由于“丝路带”战略的提出,国家给予大量的经济和政策扶持,这时,各“动力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由于外力突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动力效益”也实现了飞跃而变得更加明显。由于中心和外围存在着相互作用,中心城市会依靠“动力中心”在其周围形成
8、“磁场”,对外围产生影响,吸入外围力量。在这阶段,“动力中心”的“吸入效应”占据主要地位。中心和外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外围城市的各资源要素(如,投资、人才等)大量流入中心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素的不断流入,“中心”城市资源要素高度集中,经济等个方面率先发展起来,技术、制度、管理的进步和创新首先发展起来。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市进入极化过程,各中心城市的主导地位迅速膨胀。此时,“动力中心”的“溢出效应”变得明显起来,表现为中心向外围城市溢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的制度体制,高效的管理方法,外围城市在引进这些经验后用于本地发展,一些外围城市获得发展而成为相对于其他外围城市的较小的中心。这时中心城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文档 基于 中心 外围 模型 丝绸之路 经济 建设 路径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