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docx
《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引发更多新的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问号吧。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剧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数学与数学教育对国家的开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养成好疑好问的习惯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根底。众所周知,童年时期的牛顿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发问: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而不是飞上天空?并最终带着这一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一代科学伟人。古人也曾说过:疑
2、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敢问,教会学生善问至关重要。尼尔波斯特曼曾这样批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醒,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旧的教育观的弊端。新世纪需要各类创新型人才,这对于我们根底教育来说那么更具有紧迫性。而鼓励和培养每一位学生去疑、去问、去探索,是满足学生持续开展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乐问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NextPage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3、生想问的意识。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如果我们把数学的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会激发起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如何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问意识呢?我认为以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为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做法。如:我在讲乘法估算时,演示情景图课件: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189名学生去看电影,每张门票3元,带600元够不够?限3秒内枪答。此时,有的学生不快乐了,说时间短算不出来,此时少数几名学生举起了手轻松答了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想问的问题出来了他们怎么算得那么快?有时我还通过学
4、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创设问题的情境或以童话故事、模拟生活情境等形式呈现问题。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问转化为我要问。二、创设平安愉悦、民主和谐的情境,鼓励学生敢问。(一)爱是敢问的前提。我国古代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如果我们教师能用满脸的阳光和灿烂面对每一个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尤其是被爱遗忘的角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心中博大的爱,那么在课堂上就会不自觉地营造出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言心中之所言,敢问心中之所问。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起就沉默寡言,不仅上课时一声不吭,就连下课也极少跟同学讲话。怎样才能调动他的积极性呢?我利用平时批改的时机接近她,和她说悄悄话你的
5、字写得很漂亮,你的计算有进步了渐渐地,我发现她在我讲课时开始用目光追随我了,入学的第三个月,当我提出问题时,她终于第一次勇敢地举起了手。这多么令人兴奋啊!NextPage(二)民主是敢问的根底。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好奇心、自尊心与思维的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制式的教学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开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惰性,缺乏自信心,思维迟钝、僵化。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当学生发言时,我耐心地听、虚心地听,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如我常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点什么?你想补充点什么?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我备课的预想,我也决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无
6、论正确与否,一律表示欢送,必要时展开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尽力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作用,以自己的参与热情,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由于采取民主鼓励的方针,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进行各种尝试。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会问,培养学生善问。(一)努力挖掘教材,把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在现行教材中,大局部内容都是前人研究总结出来的结果,结果就是句号。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通过教具、学具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把结论变成学生头脑中的句号。这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展。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激活 学生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