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机制与逻辑.docx
《双碳目标下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机制与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碳目标下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机制与逻辑.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碳”目标下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机制与逻辑一、引言乡村生态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不仅关乎乡村生态振兴,而且深刻影响美丽中国建设全局。与此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不断提高,经济与环境互促互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要求。推进“双碳”工作正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在此背景下,“双碳”目标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要求,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十大行动”,强调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但是长期以来,农民的生产旧习常常与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相悖。非干预条件下,农民普遍采取焚烧手
2、段处置秸秆,是绿色发展的“排碳者”,对农业碳达峰带来挑战。而且,生态治理长期以地方政府为主,这导致农民默认政府是“双碳”治理的主要责任主体,绿色低碳意识淡薄、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双碳”目标为了人民,人民是碳减排的受益者,亦是碳的生产者和参与者。由此,如何推动公众履行生态责任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双碳”系统的整体性、碳排放源的分散性以及农户生态认知的差异性决定了必须要处理好国家集中治理和社会微观行动的关系。那么,如何有效地将政府和农户统一到碳减排行动中呢?促成有机合作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对XX省X镇秸秆合治案例进行研究,深描乡村生态合作治理达成的内在逻辑,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提
3、供价值启示。二、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应对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借鉴现代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思路与经验,“双碳”治理的基本立场不仅要在低碳零碳技术上有所突破,还要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模式,涉及主体协同、区域协调、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等治理要素。因此,多元主体合作是“双碳”治理的最优选择。合作治理以治理理论为基础,是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概念。置于生态环境语境下,乡村生态合作治理指政府、企业、农户及各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生态治理,构建一个有机平衡的动态系统应对环境恶化问题,从而实现乡村清洁美丽、绿色发展的目标。而关于这一研究命题,学者们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第一,以
4、合作背景为理论适用的宏观阐释。其研究出发点在于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是生态宜居建设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村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面对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治理水平提升等挑战。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或形成城乡生态治理共同体不失为一条路径。这些研究多是在制度背景下讨论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第二,以合作类型为研究对象的中观实践。生态环境是由气候、土壤、水域等自然资源构成的公共产品,呈现出外部性、整体性、协同性、循环性特征。这涉及不同类型的环境治理模式,如水域治理、农地面源污染治理、生活
5、治理等适用于不同合作机制。其中,大量研究集中于“参与式治理”,旨在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而合作治理的治理结构决定其合作类型,具体包含以下几类:一是竞争性合作关系。源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多个决策中心通过合理划分责任界限,合力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二是共生性合作,主张主体多元、交互作用、共同治理、互惠互进的共生型治理是农村环境治理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三是差序协同性合作,考虑到政党、政府、社会三者间力量对比、参与程度等方面的非对称性,需要形成以网络组织为基础、以相互协作为准则、以关系优化为保障的带有“差序化”特征的协同治理关系。四是整体性治理。着眼于整合分散的治理资源,以协调、
6、整合和信任为关键机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协作与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最后都会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多元主体的角色功能及具体权责配置。第三,以合作动因为表现形式的微观解读。大多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行动者特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研究范式,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探究多元主体正向参与环境治理机制,以农民参与为研究重点。一方面是内在驱动力,董存霞等研究参与意识、自我效益感等心理认知因素对农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行政吸纳、利益动员、村规民约、环境规制等机制亦是达成合作的外部动因。对此,吴蓉和施国庆指出应综合施策,以政治、经济、社会、价值等多种要素
7、互融互补,进而推动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升级发展。综上所述,学界关于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研究集中于合作治理的理论价值、制度设计与对策优化上,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价值借鉴。但是不难发现,很少有学者以“双碳”目标为治理背景展开研究。一方面,“双碳”治理体系定位于全方位的生态治理问题,以生态治理相关主体的广泛参与为基本特征。合作治理的逻辑起点是成本收益分摊,从生态责任视角探析合作达成机制必然是一个重要补充。那么,如何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履行环境责任、降低治理成本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的深度参与,更强调源头治理。农业碳排放源具有复杂性,秸秆焚烧具有污染源小而密,污染面大
8、而散的特点,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禁烧秸秆,预计就可以减少碳排放10.31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所以秸秆治理关乎“双碳”战略。那么,在“双碳”目标下,有效的秸秆治理之道如何形成?如何实现各方利益协调、责任共担,实现友好合作关系的转变?有鉴于此,本文以XX省X镇秸秆合治案例为基础,构建“碳责任”联结合作的分析框架。碳责任本身是一套结构复杂的责任体系,旨在厘清乡村生态合作治理中责任主体的功能和定位。具体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基于碳减排政策目标,探寻X镇如何形成秸秆合治模式。其次,考察合作过程中乡镇政府、村委会与农民三方之间的行为互动,分析乡村生态合作治理中的责任现状及共责条件。最后,鉴于责任履行的可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目标 乡村 生态 合作 治理 机制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