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流行性出血热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中医内科流行性出血热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流行性出血热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野鼠,传播媒介是螭。国内多发生于河湖低洼地、林间湿草地及水网稻田三类疫区。每年以56月和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季节。按其发病季节及症状特点,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又因其有出血症状及流行性,故亦可称为疫斑、疫疹。主要病因病理是时邪疫毒从卫气深入营血,因高热而致动血出血,由肺胃逆传心包,引动肝风,发生神昏抽搐。若邪盛正虚,热伤气阴,可以由邪闭转为正脱,或内闭外脱互见,表现一系列危重证候;并可因阴津耗损,热结膀胱而致少尿,或伤及肾气,津液不藏而出现多尿等证。【诊断】1在个月内(尤其流行季节)有在流行地区参加生产劳动或野营留
2、宿等接触史。2 .本病以高热、休克、多处出血现象、肾脏损害、电解质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典型病程可分为发热期(持续56天)、低血压期(持续12天)、少尿期(持续14天)、多尿期(持续数天至数周,平均10天)和恢复期。但重型患者前三期多相互重叠,不能截然划分,且易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等。而轻型非典型病例,可缺少其中的低血压、少尿或多尿期,经过发热期即至恢复期。3 .见怕冷发热,极度乏力,全身痛,眼眶痛,腰痛,或相对缓脉,伴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时,即为前驱症状,应引起注意。4 .出血现象是本病的重要特点,初起面颈、上胸、腋部皮肤潮红充血,呈酒醉貌,然后有皮下出血、黏膜
3、下出血、球结膜出血、齿鼻岷血、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5 .重症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尿少或尿闭,甚至引起尿毒症、高钾血症、酸中毒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6 .发病48小时内,血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第45天起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下降。7 .尿蛋白多于35天后出现,迅速增多,不与发热成正比,并有红、白细胞和管型。8 .散发病例或疫区初发病例需与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伤寒、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溃疡病出血等病相鉴别。【治疗】本病病情多较严重,必须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治疗措施,常需中西医综合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发展过程复杂多变,初期为疫毒内陷之实热证,
4、治疗应予清热解毒凉血为主。以后邪盛正虚,在不同病期的各个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疗亦当采取相应措施。1热毒炽盛恶寒发热,身痛,眼眶痛,腰痛,面红如醉,胸腋见出血点,继而高热汗出不退,口渴,烦躁,或伴有咳嗽,呕吐,鼻翅,舌苔由薄白转黄,脉浮数或洪大。相当于发热期。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药举例: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苓10g,板蓝根30g,半边莲30g,大小蓟各15g,白茅根30g,七叶一枝花1015g,桓子10g。加减:初起无汗,加薄荷5g,淡豆豉10g。头痛目赤,加龙胆草5g。壮热,加生石膏60g,知母18g。咳嗽,加杏仁10g,牛劳子10g。呕吐,加姜竹茹10g,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 流行性出血热 诊疗 规范 指南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