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伤寒副伤寒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中医内科伤寒副伤寒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伤寒副伤寒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伤寒副伤寒本病是感染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一般属于中医学“湿温”病的范畴。多因夏秋季节脾胃功能减弱,湿与热互结肠胃,蕴酿熏蒸而致病;甚则湿热化燥伤津,出现肠出血等严重症状。【诊断】1典型的未经治疗的伤寒具有下列临床特点:(1)持续发热,午后热甚,起病较缓慢,第1周初起体温呈弛张热型,以后呈梯型上升,第2周持续在3940C左右,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第3周末开始体温逐渐下降,约1周左右恢复正常。小儿患者,起病较急,热型多不规则。(2)明显中毒症状面色淡黄而垢,表情淡漠,听力减退,胸闷不饥,腹胀,腹泻或便秘,嗜唾,澹妄,甚至昏迷,舌苔厚腻(小儿患者,中毒症状较轻,常有恶心、呕吐)。
2、(3)皮疹在发病第2周,胸背部或腹部出现散在性粉红色细小皮疹,压之可退色,称作“玫瑰疹”(小儿少见高热汗多阶段,颈、项、胸腹部可见“汗疹”,中医称为“白痞(4)相对缓脉,即体温很高,而脉搏增快不明显。如体温3940C时,脉搏仅8090次/分。(5)肝脾常有轻度肿大,质软,有压痛(小儿少见)。2 .化验检查:血液白细胞总数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减少或消失。早期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34周后大小便可培养出伤寒杆菌。病程第2周起,血清肥达反应逐渐出现阳性(未经免疫者,0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逐周复查,效价依次递增,诊断价值更大。3 .在病程第23周应注意并发症的产生。(1)肠出
3、血:表现黑便或暗红色便,轻者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2)肠穿孔:右下腹突然剧痛、肌紧张,局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脉细数。(3)小儿患者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者少见,常并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4 .近年不典型轻症病例增多,持续热型减少,中毒症状减轻,脾脏肿大及玫瑰疹少见,肝肿大增多,诊断有赖化验检查。5 .本病应与疟疾、粟粒性肺结核、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病毒性感染等相鉴别。【治疗】除以下治疗外,必须加强护理,进行床边隔离。患者应予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即使在恢复期,仍须注意饮食控制,少吃多餐,以免发生合并症。一、辨证论治由于本病的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 伤寒 副伤寒 诊疗 规范 指南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