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国有企业审计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国有企业审计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县国有企业审计监督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对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制度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其中要求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要实行审计全覆盖,要做到应审尽审、有审必严,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走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不留死角。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对审计职能的发挥提出了不小挑战。近年来,审计机关不断探索国有企业审计,改革国有企业审计方式,深化审计内容、拓宽审计范围,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审计的深度和高度,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部门协调、完善制度和大
2、数据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审计机关在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中面临的困难(一)审计监督和国资监管的协同合作还有待于加强。审计监督是对国有企业从外部开展的监督,而国资监管是从内部直接开展的监管,二者各有侧重。但二者都是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共同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保障,且二者职能上存在交集,国家审计监督能够为国资监管部门提供问题线索,及时发现国有企业运行中的风险和问题,及时纠偏;国资监管部门需要利用好审计成果,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并对审计发现移送的重大问题,依纪依法依规处理,追责问责,要根据提示的风险和问题
3、及时调整监管制度和政策,深化改革。(二)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制度还有待于完善。一是审计方式有待于改变。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要实行审计全覆盖,但由于审计力量薄弱,国有企业基本以集团化运行,业务涉及各个层面,基层审计机关在时间短、人员少的情况下,难以应对集团企业审计,尤其是对众多的二三四及子公司及控股公司进行全面审计。例如某国有企业有二级子公司X个,三级子公司X个,控股企业X个,审计人员只能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抽审,不能做到全覆盖,所以利用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独立第三方参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不失为一种方式。通过近来的尝试,利用第三方参与国有企业,可以丰富审计视角,提高审
4、计效率,更加规范了国有企业的运营状况。二是审计监督时点有待于改变。根据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资委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国有企业监事会划转,有助于推动监事会制度落实,一定程度解决监事会工作“空虚化”和独立性不足等问题;有助于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从而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减少对企业日常运行影响;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运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起到“治己病,防未病”的长远保护作用。现阶段现状是,有的基层审计机关进行了职能划转,但是由于制度方面的不健全不完善,国有企业监事会职责履行还不到位,没有
5、更好的起到事前监督作用;有的基层审计机关还未进行职能划转,审计监督基本上还停留在事后介入,未做到“全过程”、“利长远”审计。可能会造成,比如某国有企业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者事前尽职调查就进行了对外投资,若投资失败,则投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从而造成国有资金资产的损失,但是在事前或事中进行干预时,应把握尺度,不得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三)在大数据运用方面还有待于提升。数据归集不够全面,数据利用率不高。基层各部门单位缺乏统一的数据规划,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应用系统间相互孤立,大量冗长、低质量、无效的电子数据增加了审计工作量,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清理和标准化,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面前,审计
6、人员难以对数据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关联分析。例如,有建设项目的企业我们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更全面更直观地进行了解,不仅仅限于纸质资料,尽量避免审计成果大多表现在表层,能更多从宏观、整体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揭露潜在性、风险性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我们遇到国有企业有农业项目时,我们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数量的测算,省时省力,大大提升了审计效率。二、解决审计困境的对策(一)以内部审计为桥梁,建立健全审计协同工作机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连接国家审计监督和国资监管的重要桥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够有效弥补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对实现全覆盖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国家审计和国有企业内部
7、审计在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等多方面存在交叉,容易产生重复审计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完善国家审计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建立内外部审计的监督协同机制,既有利于避免监督资源浪费,又能够补充审计力量的不足,提高监督效力。(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整合审计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审代训、以老带新和举办审计专业培训班等多种方式,促使审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引进一批法律、环境保护和计算机应用等年轻干部,优化审计人才年龄与学科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树立审计一盘棋思想,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思维,打破系统和行业界限,打破审计业务部门分工界限,按照数字化审计思路,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系统深度分析,节约审计资源,扩大审计成果。(三)加强审计创新,助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深化。先是技术手段创新,如IT技术和计算机审计的全面运用和持续升级。但创新不应只限于技术手段方面,更要有思维创新、制度创新。如日益增多的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引入独立第三方参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必然有助于扩展审计范围。再如改变审计基本上事后介入、发现问题的传统套路,着力将审计介入节点前移,监督于事前、事中,及早发现负面苗头,防范和消除风险于萌芽阶段,从而突出和强化管理审计的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