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编写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编写方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编写方案(一)教材编写目的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正如江泽民同志曾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
2、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教材编写原则1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内容选择反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既要体现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又要突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真正达到文与道的统一。2 .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编撰结构与教学方
3、式,体现学生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其创新潜能和实践潜能均能达到良好的培养和挖掘。3 .知识性、趣味性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编撰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趣味性。将知识性童趣化,寓教与乐之中,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信息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的运用与拓展,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信息纳入到教学全过程,体现古为今用,继承与发展经典文化。5.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教材编撰的板块体例,体现课内外结合的特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互为渗透。课内习得的知识通过课外实践物化为学生的运用能力与良好习惯。(三)教材编写结构及内容教材编写的结构力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遵循学
4、生的认知规律。一到五年级,共分上、中、下三册。上册是一二年级,共有64课时。中册三四年级,共有64课时。下册五年级,共有32课时。每学期16课时,每周一课时。每篇教材确立故事园、品文轩、思贤亭和诗言志四大版块组成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根据课程的目标、课程性质和教材编写特点确定教材内容和脉络。教材按“拳拳赤子、殷殷孝子、谦谦君子、孜孜学子”四大教育教学系列选择内容撰写。(四)教材编写体例1、校本古诗文诵读教材按照“诗人简介、经典诵读、名句集锦、古诗乐园”的体例对应教材的四大版块,以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的经典诗文章句构建起教材的核心内容;以儒学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所反映的“拳拳赤子、殷
5、殷孝子、谦谦君子、孜孜学子”和古诗文中反映的季节、节日需要来构建教材的主体框架,同时兼顾古诗、名句的运用,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神韵。2、校本古诗文诵读教材的知识体系可分为四部分:积累、情感、实践、思维。积累:这是古诗文诵读学习实践中应着重积累的知识,是文化素养的基础。实践:即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的素养,也是知识体系的核心。思维:即在诵读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必要的科学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这是古诗文知识体系的桥梁。情感:即古诗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的爱国、爱民、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健康情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博物意识等。(四)教材编写特点趣味性:教材表达形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图文并茂,从感官视觉上能吸引学生。以故事、游戏和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趣味昂然的效果。可读性:教材内容上,选择通俗易懂、短小精练的名诗绝句为主。让学生吟诵和积累古诗文较为方便。同时,易于理解和运用。针对性:教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突出形势和季节的特征。教育性:教材要体现“两纲”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感受中华古代文明的结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意义。实践性:教材中要凸现教育实践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诵读的目的在于感悟、体验和运用,学以之用,方能体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