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2023修订稿全文及组织章程示范文本.docx
《四川省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2023修订稿全文及组织章程示范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2023修订稿全文及组织章程示范文本.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四川省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2023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作用,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和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民发(2017)19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村)居民发起成立
2、,在社区(村)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居(村)委会工作机构、业主委员会、楼栋自治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的组织不属于社区社会组织。第三条社区社会组织在街道(乡镇)党(工)委和社区(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筹经费”的原则办会,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第四条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分类管理。达到法定登记条件的,按照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形式登记成立。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参考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
3、(社会服务机构)组织形式,以协会、中心、社、站、队、组等作为名称,实行备案管理。第五条社区社会组织按照不同的服务类型分为生活服务类、社区事务类、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开展社区养老、医疗保健、托幼、未成年人保护、文化教育、家政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事务类: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治安巡逻、安全管理、心理健康、社区矫正、物业协商、婚丧事务、纠纷调处、农村生产服务等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文体活动类:开展书画、球类、棋牌、秧歌、舞蹈、表演、健身、武术、戏曲、乐器等文体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类:自愿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灾、助医、助学、环保等公益慈善
4、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第二章登记管理第六条对符合法定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施登记管理,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所在地县级社会组织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由有关部门颁发许可证的社区社会组织,须在登记前取得相关许可证,且进行登记后方可开展活动。第七条登记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应有规范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名称中的字号、行(事)业或业务领域、组织形式等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登记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名称应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登记为社会团体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所在街道(
5、乡镇)名称(+社区、村名称)+业务领域+社会团体组织形式”组成;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所在街道(乡镇)名称(+社区、村名称)+字号+业务领域+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组织形式”组成。第八条登记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其成立、变更、注销和年度检查按照现行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法律法规执行。登记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违反法律法规的,由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第三章备案管理第九条对能持续开展活动,有负责人、相对固定的活动成员、基本组织架构和组织章程,但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实行备案管理。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
6、可依法依章程开展活动,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对规模较小、组织较为松散、不能持续开展活动,或刚培育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由社区(村)党组织领导,居(村)民委会对其进行台账管理,指导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开展活动。待其发展稳定后,纳入备案管理。第十条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有明确的负责人和固定的联系方式。(二)有规范的名称: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所在街道(乡镇)名称+社区、村名称+字号+业务领域+组织形式”组成。在不与其他组织重名的前提下,可选择不加字号。在街道(乡镇)层面备案,活动范围涵盖多个社区(村)的组织,可不加所在社区(村)名称。()有一定规模且相对
7、固定的活动人员:以社会团体组织形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由3个及以上自然人或2个及以上法人单位发起,其会员总数一般不少于10名;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形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由2个及以上自然人或1个及以上法人单位举办,其工作人员(含兼职)一般不少于2名。(四)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场所可为室外公共空间,鼓励将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服务设施或闲置国有、集体所有设施作为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场所。(五)有明确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六)有规范的章程。(七)有基本的账目管理。第十一条备案管理的程序为:(一)由发起人(负责人)填写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表;(二)居(村)委会进行核实;(三)街道办事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社区 社会 组织 登记 备案 管理 暂行办法 2023 修订稿 全文 章程 示范 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