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无针注射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无针注射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件1医用无针注射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和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医用无针注射器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准备,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医用无针注射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可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分说明和细化。注册申请人还可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2、。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依靠压力发挥无针注射功能的医用无针注射器产品的注册。医用无针注射器用于药物的注射,通过机械动能(如活塞的运动,不排除其他运动方式)将动态能量分配传递至药物,使药物穿透皮肤表面,将药物输送入体内。机械动能通常通过压缩弹簧获得。医用无针注射器产品通常由推动器、药管和取药接口组成。推动器通常可重复使用,药管和取药接口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不含药物。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预充有药物的无针注射器、依靠电能或其他能源发挥作用的无针注射
3、器。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需准确填写申报产品申请表、产品列表、既往沟通记录、主文档授权信以及其它管理信息等。(二)综述资料1 .概述描述申报产品的管理类别、分类编码及名称的确定依据。产品应符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1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目录下O1注射、穿刺器械项下的03无针注射器。管理类别为第三类。不同工作原理的产品建议划分为不同注册单元。2 .产品描述产品描述应全面、详细,需包括但不局限于申报产品名称、结构组成(包括相应图示及尺寸,如液体路径、药管、剂量设定装置等)、工作原理、产品各部件发挥的功能、各部件所用原材料、技术性能指标、使用方法、适用的注射部位及组织深度(例如皮下注射、肌肉注
4、射、皮内注射)、预期用途、灭菌方式、有效期、区别于已上市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征等。明确产品原材料的化学名称、商品名/材料代号、化学结构式/分子式、供应商名称、生产商名称等信息。需结合医用无针注射器产品的具体性能、临床应用等说明各部件所用原材料的选择依据。需提供所用原材料适合用于产品预期临床用途的相关研究资料,如材料安全性数据表、相关毒理学数据、临床应用史等以说明各原材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原材料需具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以保证产品质量,需提供所用原材料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资料。3 .规格型号说明产品的规格型号及划分依据,明确各规格型号之间的区别。可采用列表形式对不同规格型号的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加以描述,
5、必要时应提供差异部分的图示说明。4 .包装说明需包括产品各层次包装信息,提供产品实物照片或示意图。明确说明产品各层次包装所用原材料信息。对于无菌医疗器械,应当明确与其灭菌方法相适应的无菌屏障系统信息。5 .研发历程阐述申请注册产品的研发背景和目的。如有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应当提供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的信息,并说明选择其作为研发参考的原因。6 .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比较需综述同类和/或前代产品国内外研究、上市情况、临床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描述本次申报器械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建议以列表方式表述,比较的项目包括产品名称、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性能指标、适用的注射部位及组
6、织深度(例如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皮内注射)、适用范围等方面。同类和/或前代产品需符合本指导原则的定义范畴,可为本企业或其他企业同类和/或前代产品。7 .适用范围和禁忌证7.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需明确预期与其配合使用的药品、产品预期注射的组织深度。例如,产品用于胰岛素皮下注射。明确目标用户及其操作或使用该产品应当具备的技能/知识/培训。说明产品是一次性使用还是重复使用。7.2 预期使用环境明确该产品预期使用的地点,如医疗机构、家庭等。明确可能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移动、振动、海拔等。7.3 适用人群明确目标患者人群的信息,患者选择标准的信息,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监测的
7、参数、考虑的因素。7.4 禁忌证如适用,应当明确说明该器械不适宜应用的特定的人群或特定情况等信息。(三)非临床资料需包含但不局限于如下内容:1 .产品风险管理资料按照GB/T4206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要求,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风险管理。在产品准备注册上市前,需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审。评审需至少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被适当地实施;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已建立产品上市后的追溯与临床应用信息收集制度。风险管理资料需重点关注以下信息:1.1 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的特征问题清单建议申请人参考GB/T4206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附录C的要求判定医疗器械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问
8、题。申请人需对该类产品进行充分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信息来源需要具体列出,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途径:类似产品的投诉/抱怨数据、医学文献、实验室检测、动物试验数据、产品标签标识、专家观点等。对于风险识别信息的来源企业需具体说明,并提交有关支持文件或文献。1.2 产品可预见的危险(源)及危险(源)分析清单申请人需详细列出与产品有关的已知和可预见危险(源)的清单,以及对每个危险(源)如何造成伤害的分析(包括可预见的事件序列、危险(源)处境和可能发生的伤害)。对该类产品进行危险(源)判定时,需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21原材料的生物学和化学危险,如材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材料变更等产生的风险。122生
9、产加工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生物学、化学、使用功能、信息等方面的危险。如:微粒污染、热原反应、漏液、功能失效、标识不清等。123产品包装可能产生的危害,如包装破损、标识不清等。124灭菌过程可能产生危险,如灭菌方式对产品不适宜、产品未完全灭菌、灭菌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如环氧乙烷)等。1.2.5 产品的不正确使用所产生的可能的危险,如不正确保存可能造成的产品损坏、未按照说明书中操作方法或使用次数要求进行操作造成的器械故障、未更换药管造成的微生物污染风险等。1.2.6 未充分考虑产品作为家用医疗器械使用时可能带来的危险。如物理危险(如锐化边角或锐利边缘),力学危险(例如来自移动物体的动能或势能)
10、,预期使用环境影响注射剂量精度所带来的危险,预期使用者无法识别或理解产品使用环境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影响的危险,产品使用超出用户能力的身体、感知或认知能力等危险。与说明书及标签中的警告、注意事项和禁忌证相关的所有风险均需包括在风险评定中。需尽可能地对可合理预见的误用(包括由非预期但可预见用户使用器械)进行评价,以确保在家用环境下的所有使用者可以读懂并正确理解说明书,以便安全有效地使用产品。13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剩余风险评价汇总估计每一危险情况下的风险,并对照风险可接受准则做出风险评价,对于风险管理报告及提交的风险管理资料的要求可参考GB/T4206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附件。1
11、.4风险控制措施及剩余风险评价描述每一不可接受的风险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方案及相关文档(如: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管理规定等)清单。申请人需在产品生命全周期中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以使剩余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申请者可通过产品设计控制、产品原材料选择、产品技术性能指标的制定、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正确的标签标识、灭菌等多项措施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但不局限于以上所述。2 .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说明医用无针注射器符合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各项适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证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对于不适用的各项要求,应当说明理由。3 .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技术要求的制定需符合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
12、求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需根据产品的技术特征和临床使用情况来确定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技术指标与检验方法。对宣称的产品的技术参数和功能,需在产品技术要求中予以规定。技术指标需不低于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YY/T0907医用无针注射器要求及试验方法。检验方法宜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方法,若采用其他方法则需说明合理性原因并在研究资料中提供验证资料。对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不适用的条款,需说明不适用的原因。常见的技术指标需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此:3.1 根据YY/T0907医用无针注射器要求及试验方法制定的技术指标,如通用要求、噪声要求、剂量刻度要求、性能要求(如压力、速度、注射所
13、需时间、注射深度和偏差、机械力、机械动能、射流冲击力等)、测试要求等。3.2 产品尺寸要求如推动器尺寸、药管及药管喷孔直径、药管公称容量、取药接口尺寸等。3.3 药管耐压性、密合性、药液残留量、润滑剂残留量。3.4 各组件间的适配性如药管、取药接口与推动器的适配性等。3.5 化学性能如可萃取金属含量、酸碱度、易氧化物、环氧乙烷残留等。3.6 其他性能如无菌、细菌内毒素等。申请人还可根据产品具体特点及在临床上所需达到的性能,制订其他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4 .产品检验报告申请人应当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并提交检验报告。申请人需提供检验样品型号规格的选择依据,所检验型号应当是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内
14、其他型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典型产品。申请人需充分考虑产品在原材料、结构形式、组成、包装材料、灭菌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针对产品的差异性进行检测。5 .研究资料5.1 产品性能研究需提供产品性能研究资料,包括有效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的确定依据,所采用的标准或方法、采用的理由及理论基础。需根据产品的性能特点和临床应用,制定适合产品的技术指标并说明依据。产品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其他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建议包括YY/T0907医用无针注射器要求及方法中所述的各项适用要求并提交验证资料。此外,还需至少包括以下性能的研究。5.1.1 物理性能5.1.11机械力需对
15、医用无针注射器的机械力进行研究,如弹簧触发力、推进器加压力、解除药管护帽或其它安全机制所需的力。需阐明机械力的控制范围,提交其确定依据。机械力的设定需充分考虑不同使用人群的个体差异。5.1.12机械动能需阐明申报产品机械动能产生的原理及实现机制,对医用无针注射器的机械动能进行研究,说明机械动能的范围值,提交设定依据及设计验证研究报告。5113射流冲击力该性能反应出医用无针注射器驱动药物穿透表皮组织的能力,直接影响给药的深度。需阐明射流冲击力的控制范围,充分考虑其与压力(药管内部压强)、喷孔直径的相关性。该性能可以使用高速测力传感器测量,但测量值往往是射流冲击力的峰值,需提供整个注射周期中的射流冲击力变化曲线。51.14药管内部压强药管内部压强是直接驱动药液由药管的喷孔射出,将药物注射入人体的性能指标,因此该项指标对无针注射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很大影响。需阐明其控制范围并明确其控制范围的制定依据。研究验证方法可直接测量药管内部压强或测量无针注射的推动力和药管横截面积进行换算。研究时需考虑充液比(vv)可能对无针注射推动力的影响。充液比定义为充液量(V)与药管注射室总容量(V)的比值。验证选择样品的数量需具有统计学意义。5115射流速度需说明射流速度的控制范围及其制定依据。研究验证时需考虑其与药管喷孔直径,药管内部压力的相关性,同时需考虑拟注射药物的性质如药液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