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明代及练习.docx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明代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明代及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明大事年表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外交流明中央:太祖废丞相,成祖设内阁(票拟),皇帝(批红)地方: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司),督抚出现大明律,八股取土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引进,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帮出现,城镇商业繁荣,形成地域性商业中心,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货币白银化(得益于地理大发现,美洲、日本白银大量流入)推动一条鞭法改革,使赋役征收由实物向货币转化陆王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产生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如李贽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章回小说蓬勃发展;文人画繁
2、荣郑和下西洋后转为海禁,推行朝贡贸易(将贸易与等级秩序、外交相结合,不注重经济效益)1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因此,他采取了A.废丞相,裁撤中书省B,废丞相,设内阁C.八股取士,选拔贤相D.设军机处,分割相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容易专权乱政,因此其废丞相,裁撤中书省,A正确;明成祖设置内阁,排除B;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C;清朝设置军机处,排除D。2 .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他的目的是A.打击贪官污吏B.强化君主
3、权威C.稳定社会秩序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威,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自己亲自统领,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3 .有人统计,洪武(明太祖年号)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导致他如此繁忙的直接原因是A.专制皇权强化B.六部职能缺失C.宰相制度被废D.内阁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得出,宰相的职责是助理万机,而废除宰相后,这些事务都要由皇帝来处理,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专制皇权强化是目的,排
4、除A;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内阁制是明成祖时期确立,排除D。4 .从嘉靖元年到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更换十余个。朝中大臣为了争夺阁权,爱恶交攻,睚毗必报,排斥异己,不择手段,相互攻讦,使得朝廷政治相当混乱。这表明A.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阁臣弄权是明亡的主要原因C.内阁倾轧成为明朝惯例D.封建制度在明朝发展到顶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嘉靖元年到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更换十余个使得朝廷政治相当混乱”可知阁臣争夺权力,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阁臣的权力来自皇帝,因此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正确;皇帝昏庸无能是明亡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内阁倾轧成为明朝惯例,故C排
5、除;封建制度在清朝发展到顶峰,故D错误。5 .有学者在评论明朝内阁时说,它“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机构的官员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这说明内阁A.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享有决策权B.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露而设C.其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D.是一个非正式的但职权清晰的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C;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故排除A;清代军机处是为了适应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露而设,
6、而不是明代内阁,故排除B:明代内阁阁臣的任免、职权均依皇帝旨意而定,职权并不清晰,故排除Da6 .明朝内阁学士备顾问,最初多半是靠着与皇帝面对面的交谈来实现。随着皇帝日益深居简出,大臣跟皇帝的接触越来越少,内阁学士的顾问之责只能通过书面意见呈现。这种交流方式逐步制度化,内阁开始代皇帝批答奏章,即“票拟”。这反映了A.明朝制度章程严密规范B.君主专制强化C.内阁成为正式行政机构D.政治日益黑暗【答案】B【解析】【详解】内阁和皇帝交流的方式由面对面到通过票拟,由直接到间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权力的不断强化,B正确;材料只提及了票拟制度,并不能得出整个制度系统的规范性,排除A;内阁不是法定一级的中
7、央行政机构,排除C;皇帝怠政不等于政治黑喑,排除D。7 .明朝中后期,在实行内阁票拟制度后,皇帝为了限制内阁权力,逐渐加大司礼监的权威。后司礼监权力日益膨胀,并形成宦官专权的现象。权宦魏忠贤就是天启年间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他遍植私党于朝廷,又欲尽诛异己者,东林党人也惨遭浩劫。据此可以推知,明朝中后期A.皇权渐趋衰弱C.中央集权加强B.中枢决策制度发生异化D.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司礼监并非法定的中央机构,但皇帝逐渐加大司礼监的权威,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反映了中枢决策制度异化,B项正确;宦官专权反映了皇权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明代及练习 中国古代 大事 年表 明代 练习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