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兴奋:生理学中将可兴奋性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兴奋。2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3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4 .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5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6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
2、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第二章骨骼肌机能名词解释1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2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这种电位差存在于细胞膜两侧,故又称跨膜电位,或简称膜电位。若以细胞膜外电位为零,细胞膜内电位则为-70-90mV03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4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一收缩耦联。5
3、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6 .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运动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集。简答和论述1 .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答:(1)动作电位及其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主要通过离子流学说来解释,支配肌纤维运动的神经元兴奋,是肌纤维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导。(2)肌纤维兴奋一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一收缩耦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兴奋通过横小管
4、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最终引起肌肉舒张。(3)肌丝滑行学说认为:在调节的作用下,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肌小节长度变短,以至整块肌肉的收缩。2 .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分为等张(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1)等张(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特点: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张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是动力性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
5、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特点:控制重力对人体的作用一一退让工作;制动一一防止运动损伤。(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特点: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恒定;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均可产生最大张力;作为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3 .为什么最大力量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的大答:肌肉最大张力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取决于肌肉收缩的类型和收缩的速度,同一块肌肉收缩速度相同时,对于肌肉在最大力量收缩时,认为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较大
6、通常有认为两个方面的原因。(1)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的牵拉会反射性的引起收缩,在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拉,因此引起强烈的收缩。(2)离心收缩时肌肉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阻力在向心收缩时一部分张力在作用于负荷前,先要拉长肌肉中的弹性成分,用来克服弹性阻力,这就使表现出来的张力比实际的张力小了;在离心收缩时由于弹性成分被拉长产生阻力和肌肉收缩产生的阻力同时发生,和就使表现得张力比实际的张力要大了。4 .如何用肌纤维类型的知识指导实践答: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运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肌纤维类型的划分:a.根据收缩速度分: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b.根据收缩,
7、代谢特征分: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c.根据收缩特性和色泽分:快缩白,快缩红和慢缩红三类(2)不同类型肌纤维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A.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直径较大,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较发达;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较丰富,含肌红蛋白较多,线粒体较多。B.生理学特征:a.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快,慢肌纤维收缩慢,但人体快,慢肌运动单位都是混合的,主要是谁的百分比高些;b.肌纤维类型与收缩力量,肌肉力量主要取决肌纤维的直径和数量,快肌运动单位肌纤维直径大,数量多,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纤维;c.肌纤维类型与抗疲劳能力,慢肌纤维含线粒体数量多,体积大,有氧
8、代谢酶活性高,所以抗疲劳能力比快肌纤维强。C.代谢特征:快肌纤维中一些与无氧代谢有关的酶活性高,数量多,无氧代谢能力强;慢肌纤维氧化醐系统活性强,线粒体多,有氧能力强。(3)运动时运动单元的动员:以较低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以较高强度运动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项目,快肌纤维百分比较高,如100M;耐力项目,慢肌纤维百分比较高,如马拉松;速度耐力性项目,快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如800M(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A.肌纤维选择性肥大:a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b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B.酶活性改变:肌纤维地训
9、练的适应也表现在肌肉中有关酶活性有选择性的增强a长跑运动员肌肉中,与氧化供能有关的醐活性较高,而与糖酵解及磷酸原供能有关酶活性较低;短跑运动员相反;中跑运动员居短跑和长跑之间。C.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的变化:具体情况目前在研究领域还存在争论。(6)实践应用a.运动员选材: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肌纤类型的要求不同,通过合理运用肌纤维类型的知识,可以给早期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b运动训练: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肌纤维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训练的效率,更好地提高运动成绩。c.训练监控:根据肌纤维的代谢特点,机能状况,可以监测运动负荷的大小,运动强度的强弱,从而及时有效的调控运动训练
10、过程向训练目标靠近。d.机能评定:对于运动训练的效果如何,运动的状态如何,疲劳和恢复的结果怎么样,对肌纤维类型及其特征变化进行分析,能够得到良好效果。5.肌电的产生原理和体育实践中的应用:答:骨骼肌在兴奋时,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和扩布,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用适当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记录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神经和肌肉的传导速度可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机能状态,是体育科研常用的电生理指标。方法是在电位。神经通路上的两个电上,给予电流刺激,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上记录诱发电位。然后根据诱发电位出现的时间
11、和两电极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神经的传导速度。2 .利用肌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肌肉疲劳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可用肌电的肌电幅质和频谱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在肌肉等长收缩至疲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幅值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 .利用肌电评价肌力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收缩时,其肌电积分值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肉产生张力越大肌电积分值越大。4 .利用肌电进行技术动作分析运动中可用多导肌电记录仪将运动中的肌电记录下来。然后据每块肌肉的放电顺序和肌电幅值,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运动员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诊断第三章血液名词解释1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通常,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
12、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2 .等渗溶液:正常人在体温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5800毫米汞柱。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3 .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碱贮备正常为50%70%。4 .运动性(假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常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我们称之为假性贫血,是红细胞机能性稀释的反映,是一种适应及健康的表现,不能误认为“贫血”。5 .红细胞压积:即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
13、百分比,健康成人红细胞比容男子为40%-50%,女子为37%-48%o6 .贮存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除循环血量外,还有一部分血量贮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7 .渗透压: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也就是溶液增大的压强,其数值相当于阻止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强。简答与论述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有红、白、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有水分、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功能:1.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使得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8 .运输作用:血液将
14、从呼吸器官吸入氧和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各出,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又将全身各组织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运输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9 .调节作用: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作用。通过皮肤的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0 防御与保护作用: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有加速凝血,止血作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2 .如何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运动实践:答:血红蛋白在氧分压高的时候与氧结合,在氧分压低的时候与氧分离,其指标稳
15、定,敏感,故长应用与运动员选材,机能评定,训练监控等运动实践中:(1)用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以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最佳,这种类型运动员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I练,从事耐力性项目运动较好。而以血红蛋白值偏低,波动较大者为较差。(2)机能评定主要用于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疲劳程度等方面的评定。但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个体差异,不能按统一标准来,应该针对个体进行测定和分析。(3)训练监控在训练过程中,血红蛋白常被用来监控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疲劳,恢复等方面。3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答:(1)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a.数量:单位容积红细胞数量的增加,但主要是受血浆相对或绝对的减少和血液重新分配的影响。b.压积:单位容积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因此红细胞压积也是增加,一般增加强度与训练水平高低有关系。c.流变性:因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训练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别。一次不极限强度运动,可使红细胞悬浮度增加,变形性降低,因而导致流变性降低。(2)长期训练对红细胞的影响:a.数量: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尤其是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但是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b.压积:相对稳定c.流变性: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增加了红细胞膜的弹性,使其在血管中流动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