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docx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有关部署,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3)12号)精神,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试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我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开展区第一次全国
2、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当前全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区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为实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安全保障。一是摸清底数。全面获取全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我区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二是把握规律。以调查为基础、评估为支撑,全面了解当前全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
3、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并协助省级、市级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等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三是形成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实施普查,利用国家、省、市层面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全区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利用国家、省、市层面的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提高常态业务技术水平,形成适应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二)主要任务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洪水
4、、台风、地震、地质等灾害开展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协助市级相关部门编制市区两级1:5万或1:10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具体任务如下:全面获取风险要素信息。全面收集获取孕灾环境及其稳定性、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历史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行业领域调查评估成果,根据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灾种实际情况和各类承灾体信息现状,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更新和新增调查。针对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重点对历史灾害
5、发生和损失情况,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开展普查。实施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发,承灾体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存在严重短板等重点隐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调查和识别,特别是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要自然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估。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场机制三方面作用,开展全面调查,掌握各级政府、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基层、家庭减灾备灾、
6、应急救援、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能力的现状。二、实施原则普查工作按照“全区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一)统一部署,部门协作区级成立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普查办),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解决。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配强人员队伍,统筹利用第三方专业力量,共同做好普查工作。(二)分级负责,多方参与区政府是落实本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区、乡镇(街道、园区)两级按
7、照普查要求具体承担普查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依据任务职责组织本系统普查工作。各级、各部门有序组织专家力量、企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有关社会团体按照普查要求,参与普查工作。(三)因地制宜,注重创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灾害类型、灾害损失特征、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各行业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进度,由区普查办汇总后报市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调查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提高调查效率,提升成果质量,实现调查成果互联共享。(四)全面系统、突出综合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我区灾害基本区情和区力的
8、专项性普查,既要全面系统地调查灾害风险系统各个要素,又要突出多灾种综合、多要素综合、多方法综合,要合理划分普查对象,科学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普查成果。三、普查范围与内容(一)普查范围1、普查对象普查对象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行政村(社区)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灾害种类。根据区地理位置以及实际情况,确定普查的主要灾害类型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其中,水旱灾害包括流域洪水、内涝、干旱,气象灾害包括暴雨、台风、高温、低温、风雹、雪灾、雷电等。普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次 全国 自然灾害 综合 风险 普查 工作方案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