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1,规划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贯彻“八八战略”、建设“两美”浙江的具体实践,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组织编制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划范围为全省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期限20162023年。一、现实基础(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二五”期间,全省各地扎实打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攻坚
2、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处理全过程管理。2015年全省生活垃圾清运率为98%,比2010年提高4.4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8%,比201()年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2540吨/日,新增收运能力13630吨/日,新增转运能力能力9吨/日,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59%,均超过规划目标。但已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1206吨/日(另在建308吨/日),略滞后于规划目标,主要由于项目选址困难、技术工艺反复比选等影响进度。表
3、1“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表序号主要指标“十二五”规划目标截至2015年底完成情况1“十二五”期间新增处理能力(吨/日)22000225402收运能力(吨/日)6700136303转运能力(吨/日)76001450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8885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无害化处理设施中焚烧比例)()50596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吨/日)23251206(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现状垃圾总量:2015年全省生活垃圾产生量1894.6万吨,清运量1856.7万吨。“十二五”期间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和4.7%。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5.2万吨,人均垃圾产生
4、量约0.94千克/日o垃圾分类:省内所有设区市均已开展垃圾分类,2015年各设区市完成“城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50%”的目标;其中,杭州市市区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0%以上,并被列为国内首批2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之一。垃圾处理:2015年底全省转运站规模7.1万吨/日,运输能力6.2万吨/日,全省所有县城均已建立垃圾收运体系。据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统计,2015年底全省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共97座,包括焚烧处理设施40座,填埋处理设施52座,其他处理设施5座,处理能力近5.92万吨/日。其中焚烧处理能力3.70万吨/日,填埋处理能力2.17万吨/日,其他处理能力450吨/日o
5、全省末端设施基本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三)存在问题在我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垃圾分类有待加强,公众对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的意识有待增强,垃圾分类的收运与分质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二是项目落地难度加大,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对自身权益的重视,邻避效应更凸显,部分项目前期进度受到影响。三是监督管理有待加强,由于监管手段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人员配备不足等原因,未能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二、面临形势与需求分析(一)面临形势绿色发展提出更新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我省要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6、设施是重要的环保基础设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发展要求更好地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稳定达标运行。美丽浙江建设提出更严要求。十三五是我省协同推进“两富”、两美”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随着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的提高,现有部分垃圾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要求,应进行提标改造和扩容,提高处理处置能力和排放标准。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体现。社会公众参与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公众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原有的环境保护治理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社会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领域影响力
7、的强化和深化,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未来面临的新常态,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二)需求分析根据近年平均水平,采用设市城市人均1.15千克/人日、县城1.1千克/人日、建制镇1.05千克/人日、农村0.6千克/人日和垃圾清运率99%标准预测,预估2023年全省垃圾清运量约2047万吨。考虑到垃圾处理设施平均负荷率75%80%,预计2023年全省处理设施能力需求约为7.5万吨/日。2015年底全省已具备垃圾处理能力5.92万吨/日,考虑部分填埋设施需要封场或转为应急填埋场约0.68万吨/日,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需新增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约2.3万吨/日。三、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
8、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促进全省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实现质的提升,为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打下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城市化推进进程,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县以上城市进行重点布局,推动联建共享。在具备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基地,降低环境邻避效应。健全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促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的发展。科学论证、有序
9、建设。科学论证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制定分类办法,建立分类投放、运输、回收、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工艺,减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防治和改造升级力度。科学论证建设项目场址,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有效控制社会稳定风险,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多元协同。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处理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体制,积极推进PPP模式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和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报机制。鼓励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三化”处理水平。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绿色生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生活垃圾处理
10、设施持续稳定运行。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加强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带动作用,调动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全社会参与的力量,逐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加强公众监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各项目标的实现。(三)主要目标至十三五”末,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建制镇以上垃圾处理设施或处理能力实现全覆盖、设区市市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基本实现“全覆盖”,显著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以及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水平,力争我省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
11、合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生活垃圾处理。“十三五”全省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2.3万吨/日,总处理能力达到7.6万吨/日。“十三五”末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其中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垃圾分类水平显著提升,设区市市区全面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50%以上的县级以上城市和县城具备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置能力。有条件的设区市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全省垃圾资源化率达到60%以上。垃圾收运体系。“十三五”新增重点收集中转设施规模约1.2万吨/日,新增垃圾
12、运输能力11万吨/日,垃圾收运能力实现建制镇全覆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全省餐厨垃圾收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3500吨/日,总处理能力达到5000吨/日,基本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全覆盖。监管能力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全过程的监管能力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绿色生态实现监管手段、设施和机制不断创新,生活垃圾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表2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目标序号主要指标“十三五”规划目标1无害化处理总能力(万吨/日)7.62十三五期间新增处理能力(万吨/日)2.33新增收转运能
13、力(万吨/日)1.2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4.1设市城市()1004.2县城()954.3建制镇()855无害化处理设施中焚烧比例()656新增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吨/日)3500四、建设任务(一)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注重实效、先易后难、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通过提升民众责任意识、立法强制约束、有效经济激励、政府行政合力推动等路径,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划定垃圾分类范畴、品种、要求、方法、收运方式,统一规划、分类施策。积极构建“互联网+资源回收新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通道,完善环卫专业的回收系统与社会物资回收系统
14、相结合的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建立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二)健全收转运体系健全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提高生活垃圾收集覆盖范围和运输设备水平,新增的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宜提高标准,同时升级改造现有的收运设施。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相衔接的收转运体系,满足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垃圾分类收运要求,并提高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信息化水平。鼓励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单位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引进社会资本开展垃圾收运工作。“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新增152座垃圾收运中转设施,新增转运规模约1.2万吨/日。其余通过优化垃圾中转设施布局、技术改进等方式提高
15、收运中转水平。具体垃圾收运中转项目由各地区根据垃圾收集处置情况进行同步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新增垃圾运输车数量108()台,新增运输能力为1.1万吨/日(含直运)。运输设备按照规定要求配置,并满足密闭运输等要求。(三)提升处理设施能力合理优化设施布局。杭州、宁波等市应统筹布局城区的多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结合城市发展方向、环境功能区划、垃圾运输距离等因素,科学确定项目选址。其他设市城市与县城应妥善处理新建设施与已有设施的布局关系。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通过区域共建共享等方式建设焚烧处理设施。以国家正加快发展固体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静脉产业为契机,统筹谋划推进静脉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坚持资源化优先,因地制宜选择安全可靠、先进环保、省地节能、经济适用的处理技术,优化采用焚烧处理技术,减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有条件的设区市努力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对条件允许的地区,鼓励采用多种处理技术有效集成、合理配置的综合处理技术,鼓励垃圾焚烧厂与垃圾卫生填埋场配合使用,卫生填埋场进一步从原生垃圾填埋向残渣填埋、或应急处理发展。鼓励进行技术创新,对于采用新的垃圾处理方式并取得成功的项目,省有关部门将积极推广。对焚烧飞灰、垃圾渗滤液等应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