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建设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建设十四五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杭州市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建设“十四五”规划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以下简称“三强”)建设是杭州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相关精神,依据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杭州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年杭州市“三强”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期限为2023-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是制定质量、标准、品牌相关政策的纲领性文件。一、发展基础(一)“十三五”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是杭州高水平全面
2、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三强”建设战略,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强”建设成效日益凸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历年全省质量工作考核均被评为“A级”。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基础领域质量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高于全省平均值;市本级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10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竣工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各项指标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全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1.3%,市区PM2.5平均浓度29.8微克/立方米。至“十三五
3、”期末,全市2家企业获得3次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2家企业荣获省政府质量奖、9家组织荣获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创新奖(提名奖),获奖数量均稳居全省第一。标准化工作成果显著,全市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69项、主导国家标准814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320项,68项标准先后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培育“品字标”企业达267家,认证企业191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三强”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建成全省首个质量基础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杭州质量服务网),有效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国家质量基础资源。标准共享网”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服务企业用户约1.6万家,帮助企业免费下载、托管标准10余
4、万条,提供标准、WTOBT、质量等各类数据超40万次。ISO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杭州)有效运行,已成功举办国际物品编码全会(GS1)、中德智能制造以及中英、中美、东北亚等双多边标准合作会议。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ISo/TC321)秘书处落户杭州,电子商务术语电子商务原则与框架等国际标准提案完成立项进入修订阶段。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经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正式成立,市特检院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杭州园区建成投入使用,全市检验检测能力快速提升。“三强”建设机制持续优化。进一步突出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大
5、力构建质量工作新格局,相继出台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修订杭州市人民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更好地引导、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管理,追求卓越绩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意见,三个“率先”强化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成立由市长担任主任的杭州市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全市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印发关于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方案,与国家标准委签订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助推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合作备忘录,积极创建标准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有
6、力支撑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三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标准质量竞争力相对较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制造业平均增加值率仅为德国和日本的50%左右,中国质量奖还空白。二是新型技术机构建设亟待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人工智能、云计算、信息软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布局相对滞后。三是专业人才队伍比较匮乏。面对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新要求、新任务,全市从事质量、标准、品牌工作的专业人才不足,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再提升,基层行政部门专业人才缺口
7、较大。四是全社会质量意识有待增强。相当数量企业质量意识比较薄弱,没有真正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还不够普及,消费者标准意识不强,质量维权的法律观念淡薄。(二)“十四五”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杭州市“三强”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国际新型竞争合作关系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提供重要战略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逐渐赋能产业,量子科学、基因编辑、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区域全面经济
8、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催生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国际经济贸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将重构。杭州要紧抓全球发展重大机遇,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标准链“三链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进入发展新阶段对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质量强国、标准强国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杭州要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使产品、服务更好匹配市场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价值转化和提升。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要求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标准变革、品牌变革。建设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已成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十四五”时期,全省努力把质量强省建设打造成为“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以国际一流为导向,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以创新驱动为路
10、径,全面提高质量供给水平,以品牌培育为抓手,全面提升浙江产品和服务,以基础设施为支撑,全面提升质量技术发展能力。市委市政府提出“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发展导向,持续推进“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杭州市“三强建设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积极筹办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努力在全省全国层面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二综上,“十四五”期间,杭州市“三强”建设要放在全球、全国和浙江发展大框架中谋划,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先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创新理念和举措
11、,统筹协调,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谱写具有杭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强国”理念,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要求,以“八八战略”为统领,把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质量,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工作体制机制,着力增强质量和标准供给水平,率先实现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提供坚实
12、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提升质量、创建品牌内生动力,以技术、产品、产业模式创新满足并创造市场需求,促进经济效率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坚持标准引领。强化标准化意识,确定标准制定实施重点领域,提高标准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主要标准由跟随者向创新者、领跑者转变,保障质量安全,推动质量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质量为本。始终把“质量第一”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树立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化“一件事”集成
13、改革,加快质量、标准、品牌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立广覆盖、高水平、国际化的先进标准体系,形成机制协同、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三强”建设支撑体系,打造数字质量新高地、标准创新策源地、高价值品牌集聚地,成为全国“三强”建设的新标杆。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建立起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质量多元共治机制,夯实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总体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省级以上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25家,中国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超98
14、%,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8%,新增国家级优质工程奖15项,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3%以上,地表水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I类比例达到96%以上,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标准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市场主体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五大都市支柱产业1、三大数字先导产业2、美丽杭州建设、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等特色领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体系,引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积极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累计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29项,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1039项,制定“浙江制造”标准720项,主导制修订数字经济领域标准5项。品牌
15、培育成果不断扩大。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与保护机制,培育一批标准领先、品质卓越的“杭州制造”五大都市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数字先导产业: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杭州服务”“杭州工程”品牌,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品字标”企业累计达到400家,“浙江制造精品”260项,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2个,有效注册商标量达125万件,国家地理标志有效量45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有效量1240件,进一步提升杭州产业和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到2035年,杭州市“三强”建设迈向新的大台阶,大部分指标力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成果,为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十H五”规划要指类别指标单位202阵2025年目标质量建设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家182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9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838国家级优质工程奖(五年累计新增)项15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3省下达指标地表水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In类水质比例%98.196以上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标准建设国家级、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组织家15制定“浙江制造”标准项320720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