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期,也是我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的关键期。“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五年规划,是开启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五年规划、也是环保机构改革之后的首个五年规划。2023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杭州时对杭州提出“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为我市“十四五”时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确定了根本遵循。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
2、指导,谋篇布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厚植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做精美丽中国样本,开启美丽杭州建设新篇章,实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和浙江省有关规划计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232035年),制定本规划。本次规划的空间范围为杭州市行政区域,含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10个市辖区,桐庐、淳安2个县,建德1个县
3、级市,面积16850平方公里。规划面向2035年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杭州远景目标,考虑2023年疫情特殊情况,设置基准年为2019年和2023年,规划期限为2023年2025年。一、背景与形势(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全市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八八战略”,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的工作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严管为保障,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美丽山水城
4、市”等称号。连续5年获得省治水考核“大禹鼎”,连续6年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连续14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出色完成G20杭州峰会环境质量保障任务,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杭州样本建设扎实推进并彰显实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表1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标质指性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15年规划目标2023年2023年完成情况环境质量1国考断面水质I-III类的比例()92.392.31002省控断面水质IJII类的比例(%)87.590.61003劣V类断面
5、和建成区黑臭水体6.4%全面消除全面消除约束性指标4市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浓度(gm)5742305市区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66.376.791.3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6COD(减排比例)/22.429.3氨氮(减排比例)18.127.0二氧化硫(减排比例)2328.2氮氧化物(减排比例)2324.9重金属减排7重金属总量控制指标(2023年比2013年削减比例)/1010.11水环境8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68.478.91009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85.187.210010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100大气环境11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
6、质量优良比例()728192.7土壤环境1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现状并略有提升保持现状并略有提升生态创建13省级以上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比率(%)*88.9100100风险防范14五年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下降比率()/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总数下降5%89.8注:省级以上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比率指标完成情况按“十三五”时期创建考核要求进行评价。1高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十三五杭州全面实施“八项清零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围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保卫攻坚战,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获得感。2015年至2019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由8
7、5.1%上升至98.1%。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In类比例)由85.1%上升至94.2%o市区PM25年均浓度由5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由2015年66.3%(243天)上升至2019年78.6%(287天)。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2023年,杭州市水、气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明显。市区PM”平均浓度为2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1.3%,同比提高12.7个百分点。PM1o平均浓度为5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9%。2023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水质优
8、良率(达到或优于In类比例)达到98.1%o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蓝天保卫战方面: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清洁排放区”建设,全市域划定禁燃区,各县(区)建成区无新增燃煤锅炉。深入治理工业废气,完成全市93台热电企业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印染、化工(石化)、涂装、印刷包装、化纤、合成革、塑料橡胶等主要行业重点企业700余个VOCs提升整治项目,初步核算累计削减VOCS排放量4.8万吨。在全国率先实施新上牌重型柴油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OBD)联网监管和免检政策,已联网7.8万余辆;在全省率先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系统建设,累计申报上牌2.4万台,检测2.1万台;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9、禁行区118平方公里;实施“三油并轨”,全面推行国六汽柴油,加大对“黑加油点打击力度。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实施船舶燃油硫含量抽样检测,开展船舶燃油质量联合执法专项行动,船舶燃油质量明显提升。全国首创散货船舶货舱覆盖,减少船舶扬尘污染。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发布实施“控尘十条”和各类工地扬尘防控细则,安装1500余套工地和100套道路扬尘监测设备。加强现有餐饮油烟问题排查整治,并发布实施杭州市新建住宅小区设置餐饮用房管理规定(试行)。强化农业面源大气污染防治,有效推进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对秸秆禁烧实行网格化监管。碧水保卫战方面:加快推进“2.0版污水零直排”建设,实施雨污彻底分流纳管,累计完成3
10、3个工业集聚区、77个镇街、1855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实现“雨污彻底分流,污水规范纳管”。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9.5万吨/日、污水管网1148.88公里,其中20万吨/日的临平净水厂为浙江省首座大型全地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化改造,现有总处理能力351.8万吨/日的50个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21个达到更严的浙江省地方标准。强势推进剿劣工作,消灭垃圾河348条1261公里,“清三河”成效显著。县控以上劣V类断面全面完成消劣目标,1256个劣V类水体全部完成报结销号。在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现场会上,治水工作得到住建部和生态
11、环境部的肯定。在全国创新提出、全省率先实现政府购买船舶污染物治理服务的新模式,基本实现船舶垃圾、含油污水上岸处置;完成杭州籍1191艘IOO-400总吨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积极推进港口码头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船舶生活污水”船上储存、交岸接收处置。一键直达河长的社会共同治水模式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率先创新建立湖长制及小微水体治理模式,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工作,累计创建市级美丽河湖149条(个、段)。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开展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遥感督查,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净土清废保卫战方面:加强重点地块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先后
12、完成49个污染地块土壤修复,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数据分析及运用。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1029个地块基础信息采集,建成土壤样品流转中心,完成221个地块土壤样品采样、检测工作。加快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成2个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和富阳、桐庐、建德、临安、萧山5个飞灰协同处置项目,市第三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已建成投运,全市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98%以上。建成污泥处置设施9座,年处置能力175万吨。建成12个餐厨、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总能力达到2050吨/日,可基本满足全市垃圾分类处置需要。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处
13、理设施10个,处理能力14900吨/日。加强工业固废和危废监管,推进固废动态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达标率100%。开展危废经营单位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全过程闭环式监管。2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自然本底得到厚植彰显全市划定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清凉峰、天目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山、西山等22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及其他自然保护地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66.85%,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首位。淳安、建德两县(市)成为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富阳区成为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区。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569个、已完成380个
14、,累计改善林相3.85万亩,完成土地整治与修复约26平方公里。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千岛湖配供水工程顺利通水供水,探索开展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杭州“一江春水穿城过”“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景观格局得到有效保护,“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绕”的山水城市特色不断彰显。3 .着力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能源“双控”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3930台,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106台,所有工业锅炉和热电锅炉实现超低排放。全市单位G
15、DP能耗持续下降,2019年达到().306吨标准煤/万元。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以制度引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余杭区成功创建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开展年度考核,2019年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30.96亿立方米、20.1立方米/万元、17.9立方米/万元,分别比2015年降低45.2%、72.2%、55.5%,基本建立重点排污单位总磷、总氮总量控制体系。2017年以来关停造纸企业103家,削减产能610万吨,削减废水排放量3554万吨/年、COD排放1294吨/年。实施建成区国三柴油货车和燃油公交“清零”行动,在华东地区率先出台国三柴油货车淘汰补助和区域禁行政策,累计淘汰(含转出)近7万辆,占全市国三柴油车总数的64%,占全省淘汰数50%以上。累计推广新能源车21.05万辆,公交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73%o2023年,杭州市以占浙江省10.6%的大气污染物、12.5%的水污染物排放量,贡献了全省24.9%的GDP和28.9%的一般财政预算收入。4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生态环保制度日益完善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分析会、重大决策公众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制定或修订杭州市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