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docx
《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46o2、纵向分析2011版课程标准将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分成了四条线索一一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本单元属于图形的测量范畴,意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角的认识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学段学生已学习过的线段、角,属于角的感性认识阶段,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直观的认识。第二学段角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是一种量化的认识,是抽象的认识。度量是一条课程发展主线,分布在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领域,本单元意在通过度量这条主线,突出知识本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角的度量处于小学阶段度量体系的中间阶段,是在长度、面积之后的由一维到二维的再次转折,
2、在之后还将继续学习有关立体图形体积的度量。各阶段度量的关键点关键点年级内容(图形的测量)测量工具线二上感知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米和厘米尺子面三下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方格纸角四上认识角的度量单位量角器体六上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换算小正方体3、横向分析三个版本的教材都将角的度量这个内容安排在四上进行学习,并且在之前都学习过角的初步认识。北师大版与苏教版都将角与线结合学习,人教版则单独将角划分为一单元,十分强调对量角、画角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就木节课具体内容来看,无论是哪个教材的版本,都通过用小角来比较大角,注重对单位角和量角器的认识,北师大版还通过PI忆长度、面积单位来
3、引导学生类比角的单位。教材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年级四上角的度量四上线与角四上垂线与平行线包含内容1.线段、直线、射线1线的认识1线段、直线、射线2.角2.平移与平行2.角3.角的度量3.相交与垂直3.角的度量4.角的分类4.旋转与角4.角的分类5.画角5.角的度量5.画角6.面角6.平行与垂直相关内容+学情分析在上完本课后,我对2个班共90名学生进行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后测,得到如下数据:正确率B2%a%597%的正确率最低,因为的度量需要看外圈的度数。以往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概括出“两合一看”0度在内看内圈,0度在外看外圈”的规律,学生对此也记得非常熟练,但对于不同朝向的角,度量错误率
4、还是很高。原因何在?“角的度量学生真的是。起点吗?当然不是,其实学生不仅有度量的经验,他们度量过长度、面积更有度量角的经验,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就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钝角,这个判断的过程其实就是度量。量角器的认识是否过于简单?通过课前调查,学生都觉得“量角器有点复杂。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对量角器的认识往往是老师介绍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参与,更没有对量角器的理性解读。+整合思考角的度量这一课的内容较多,既要学生认识量角器,理解量角器的原理,又要求学生在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中感悟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加之量角器不同于尺子,它有着内圈和外圈的度数,学生要在量角过程中选择读内圈或
5、者外圈度数。这么多的内容加起来放在一节课,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对于量角,表面看是操作、是技能,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数学道理一一用已知角去比未知角,再数数有多少个度量单位。不明道理的操作,即便熟知操作流程,也只能是机械模仿与简单重复,只要梢加变化,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有必要单独设置一节认识量角器,让学生在类比中深刻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在了解各种不同类型量角器的过程中,体会度量的木质,为量角画角做准备。将量角、画角整合为一节操作课,进行关联的学,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拓展到各种不同摆法的度量以及用三角尺量、画。角的分类与练习七中的计算角进行整合,用分类
6、促计算,用计算来加深对不同角类型的理解。基于以上思考,在整体遵循教材逻辑顺序的同时,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与拓展,形成了本单元整合框架:整合前的课时编排整合后的课时编序号课时内容序号课时内容1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1线与角2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2认识量角器3角的分类3量角与画角4画指定度数的角卜4分类与计算认识量角器课例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理解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初步建立1、1030。、60。等常用角的表象。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在类比、思辩中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感受度量意义,认识
7、度量单位和量角器。教学难点理解1度角,感受量角器量角的原理。教学过程环节一:回顾,感悟度量内涵1、回忆测量内容提问:我们今天要来学习什么内容?(板书课题:认识量角器)量角器到底什么用,知道吗?预设:测量角的大小。追问: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测量过什么?师、生一起回忆:长度、面积、质量。2、回忆长度测量提问:还记得怎样测量长度和面积吗?(课件出示用直尺量线段的画面)生通过测量得出线段长7厘米。追问:为什么线段的长是7厘米?生上来边指边说:这里有7个1厘米。小结:1厘米是它的测量标准。7个1厘米是7厘米,7厘是测量的结果。3、类推面积测量课件出示用ICm2度量6cm2的长方形的过程生感知用ICm2去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