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镇国寺简介.docx
《平遥古城镇国寺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遥古城镇国寺简介.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镇国寺的创建,无疑对研究五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这个时期,北汉仅仅拥有山西中南部的一小片领土,无力同后周王朝政权抗衡,便大力提倡崇信佛教,为求得佛祖庇佑,在所辖境内大修佛寺。镇国寺内有不少文物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史料。如东西碑亭五代时期
2、的半截碑,残缺不全的文字中,记载了北汉小朝廷的宫廷斗争,对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1988年1月13日,镇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5月1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镇国寺等二十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镇国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从前至后沿中轴线建有天王殿楼等主要建筑。其中,位于寺院中部的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被称为“千年瑰宝”,为唐代建筑风格。五代时期初建时的
3、殿宇布局已无从稽考,经宋、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均以原建时中殿(万佛殿)为中心,不断择隙而建,不断续修,逐渐形成了现存的明、清两代寺院格局。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又重新修葺东西两廊,嘉庆元年至二十年(1796年至1817年),又创建舞榭于山门外(己毁),并建经堂于佛阁两翼,添建厢房六间。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时,对万佛殿再度修葺。寺的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清嘉庆年间修建的乐楼(“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元代的天王殿、五代时期的万佛殿、明代的三佛楼。寺的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一进院内有明代的二郎殿、土地殿;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东西碑亭,有清光绪年间由寺外移入的三灵殿和财福神殿。二进院东廊有重修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观音殿,西廊有重修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地藏殿,有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东西经堂。前后两院用东西两月亮门相通。现存于寺内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十月十六日的郝洞村补修古寺记碑文,对寺的历代续建有所叙述:”“平遥郝洞村古寺,创始于北汉,重修于前明中,唯中殿为鲁灵光,而前之山门,后之佛阁,左右之东西廊,皆后人续而成之者。”今镇国寺,几经修绥,使其古建、彩塑和壁画等文物进一步得到了保护,已成为中国重要名胜古迹游览点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遥 城镇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