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平区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平区,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前言4一、现状与形势5(一)现状与基础5(二)问题与挑战7(三)发展机遇8二、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规划目标11三、主要任务13(一)统筹协调,完善应急管理体系13(二)精密智控,深化风险管控体系16(三)依法依规,构建法制预案体系22(四)数字智治,优化科技支撑体系24(五)共建共享,打造社会共治体系25-6(六)夯实基础,强化基础保障体系28四、重点工程30(一)应急管理数智治理提升工程30(二)风险普查与隐患排查工程31(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32(四)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工程32(五)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33五、保障措施34
2、(一)强化组织领导34(二)强化要素保障34(三)强化规划衔接35(四)强化监督评估35,Ik刖百杭州市临平区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是我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应急管理规划,旨在全面推进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效防范各类灾害事故风险,提升突发事件科学应对能力与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高水平建设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提供安全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文件,衔接杭州市临平区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接我区国土空间规划、消防、建设、水利、地质、交通、气象等相关规划,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十三五”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编制杭州市临平区“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临平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开展和监督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共同愿景的重要途径。规划以2023年为规划基准年,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期为2023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一、现状与形势(一)现状与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
4、机构改革和应急管理工作,保持了突发事件应对、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形势的稳定向好态势,取得显著成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区应急管理局组建到位,镇(街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安委会和专业安委会“1+X”责任体系高效运行,块抓条保、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I1O社会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构建,突发事件快速处置、社会服务紧急救助的能力不断提升;调整完善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始终做到靠前指挥、牵头抓总,有效处理好防与救统与分的关系,应急管理协同联动、“一个口子,统筹机制基本形成。城市安全治理体
5、系不断健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区安委会运行机制,持续深化安全生产“1+X”责任体系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聚焦危化品、三场所两企业等重点领域,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指南,实施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企业信息数字化、宏观态势微观化、监管标准定量化”目标。开展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行动,全面推进消防安全隐患大治理;构建城市安全风险治理体系,推进区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事故预防预控,铺开区镇村三级创建,营造齐抓共管的城市安全治理格局。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区防指统筹协调作用,完善防汛工作体系,不断夯实以
6、镇街基层防汛基础。全面推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级避灾安置中心1个,镇街级避灾安置中心8个,村(社区)级避灾安置场所95个,其中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53个,可视化覆盖率100%。区防汛防台指挥中心依托“城市大脑”建成的防汛防台应急指挥平台,横向打通气象、林水、城管等部门的水雨情和城区易涝点隐患监测等实时数据,纵向通过视联网视频联线到各镇(街道)及部分村社,形成应急指挥“一张网:在2023年超长超量梅雨洪涝防御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点应急调查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即查即治”,“十三五”期间全区无一起地质灾害伤亡事故。应急基
7、础能力建设扎实有效。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整合组建镇街专职消防队伍,统一落实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培训,调整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库,基本形成了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社会应急队伍为协助,专家队伍提供专业支持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面开展区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修编工作,组织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各级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定额,实现多灾易灾地区重要物资配备全覆盖。扎实推进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实施企业百万员工大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防灾减灾日和安全宣传“五进
8、”活动,为应急管理形势的稳定向好提供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二)问题与挑战自然灾害风险依旧复杂。临平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辖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平原好区防洪排涝标准偏低,运河堤防风险较高,台风、洪水、城市内涝、山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分散式、小规模、区域性特征明显,各类承灾体脆弱性高,防灾减灾救灾任务仍然繁重。安全生产形势仍旧严峻。安全生产领域生产经营主体数量较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存在“一厂多租(厂中厂)”现象,潜在安全风险高;平台经济、旅游新业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安全风险不断涌现;沪杭高铁、沪昆铁路、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申嘉湖杭高速等多条对外快速通道穿城区而
9、过,“三路一环”快速路、迎宾大道北延隧道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城市生命线的安全风险仍值得重点关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应急机构职能发挥受限、人员编制不足、财政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仍需改善,全面发挥应急管理改革效能面临重大挑战。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综合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区域联动等机制还不够健全,部门间信息化平台数据共享的数据壁垒仍需进一步破除。部分行业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监管责任落实落底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实现安全风险精准定位、管控措施靶向治理、应用场景攻坚谋划亟待深入推进。应急能力建设仍需强化。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综合性”特征尚需进一步加强;分灾种、分专业、分部门
10、、分系统建设的应急救援力量,组织结构较为分散,整合较为困难。相对而言,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机构设置还不够规范,应急能力尚需提升,监管力量偏弱、专业水平不高、人员配备不足、物资储备不够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三)发展机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应急管理纳入国家总体安全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奠定战略基础。数字化改革全面启动。浙江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体
11、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为我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牵引作用。共建共享共识高度凝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推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安全感的获得更加迫切,对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关注度不断提高,为高水平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基本共识。前期工作创新基础扎实。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临平区应急管理领域改革不断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隐患整改督办、智慧用电项目、危化品安全监管、执法力量下沉特别是“城市大脑+智慧安监”特色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为应急管理工作深化改革夯实前期基础。行政区划调整的新机遇。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空间重塑和要素重配的新机遇
12、,有利于集中资源,聚焦重点,更科学地定位功能,更有效统筹各种应急管理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行政效能,为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部署,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牵引,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重要实现路径,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全面提升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能力,
13、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打造长三角开放高地、数智化变革高地、全景式幸福高地,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临平风采,提供安全稳定环境和坚强应急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应急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转化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
14、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落实“四个宁可”的要求,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持底线思维、精准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以精准闭环管控为核心,健全辨识评估、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打造现代化、数智化、高效化、精准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坚持改革创新、数字赋能。坚持以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用数字化撬动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数字赋能、整体智治、流程再造、高效协同,更好发挥数字化改革的牵引作用,全面
15、提升精密智控能力。坚持系统治理、共建共享。统筹发挥部门、基层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切实提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全流程防范防治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三)规划目标1.2035远景目标形成与“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定位相匹配的应急管理格局,全面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高水平现代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完善,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稳定可控,应急救援效能全面提升,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健全完善,应急科技应用水平和数字智治水平国内领先,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公众安全素养和社会安全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治理格局更加完善。2.2025规划目标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更高质量的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现代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基础全面夯实,应急指挥、救援处置和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和安全感明显提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较大及以上灾害事故得到根本遏制,一般灾害事故持续减少。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有效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条件全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