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对策.docx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改革过程中面临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差距大、无法跟进时展等问题。通过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深化后勤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机制及薪酬体系等措施可以较为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力资源当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全国各高校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学校战略发展,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高校后勤对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中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保证人尽其才,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是保证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1改
2、革发展历程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改革。自1985年5月,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起,我国各大高校就按照国家要求,投入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浪潮中。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2000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2012年,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提出到2023年,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2.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演变在国家的部署下
3、,各高校逐步实施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成立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并具体实施。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根据国家部委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将具有服务职能的内设机构从学校整体中分离出来,组建实体并转制企业。因此高校首先面临的是原有事业单位职工的分流问题,须按相关照要求对原属学校事业编制的后勤人员视不同情况予以妥善安排。同时,后勤服务集团再招聘企业编制新员工,实行企业化管理,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演化为保留事业编制人员与新招聘企业编制人员共同协作办公的局面。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1人员结构复杂引发的多样化矛盾由于
4、各高校在探索贴合自身实际发展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路径,当前在各高校后勤服务机构的人员类别是较为多样化的状态。既有事业编制员工,也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制人员等,同时还包含服务外包、购买服务等各类用工形式。这种各类正式用工和临时用工并存的复杂结构,会由于不同身份类别的员工所处境地不同而暴露出不同的问题,譬如事业编制借用到后勤服务集团的老员工工作积极性低,难以激发能动性;企业合同制员工晋升通道未完全打通,工作热情降低;劳务派遣制员工承担的工作量大,福利待遇与工作量不匹配,幸福感低等情况。因此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一概而论,进行一刀切式的管理。2 .人员综合素质差距较大高校后勤工作人员中,由于多种
5、用人形式并存,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以A高校为例,目前A高校后勤服务机构共有189人,其中硕士学历21人,占比11%;本科学历52人,占比28%;大专学历43人、大专以下学历73人,两者共占比61%0已评聘副高职称的10人,占比5%;评聘中级职称41人,占比22%o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水平偏低,学历层次相较于当前高校高学历层次的环境下并不高。除此之外,员工其他素质如沟通交流、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等也是参差不齐的状态。一方面确实是部分员工自身的上进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单位提供的深造机会少,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人员素质低无疑对整个改革发展是不利的,可能会引发整体效能低下、沟通不顺畅、服务水平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后勤 社会化 改革 人力资源 管理 对策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