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通病及预防措施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通病及预防措施8.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道路工程通病及预防措施1路基通病及预防措施原地基弹软现象:填前碾压地基弹软,承载力不足。原因分析a.原地面未进行清表。b.未检测是否存在软基,并且未进行地基处理。预防措施a.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b.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基穴等,应用原地面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c路堤基底为腐植土的,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c.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强度不均现象:路基强度达不到或不均匀,局部纵向裂缝。原因分析a路基填料不合格。b.不同类型土混填。预防措施a.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要求。b.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
2、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0.5米。c.在不同土质填筑的路堤交接处应作成斜面,并将透水性差的土料在斜面下部。台背回填质量不合格现象:台背回填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a选用的填料不合格,或使用了含水量过大的土。b.使用机具不当,导致碾压效果不好。预防措施a.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不得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土混入填料中。b.施工中要防止雨水渗入,对已有积水应挖排水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水。c.应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但涵顶填土50厘米内应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d.为保证填土压实质量,在比较宽
3、阔部位应尽量使用大型压实机械,只是在临近构造物边缘大型机械到不了的地方处,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夯实机械,分层夯实。2.底基层和基层通病及预防措施混合料不均匀现象:混合料出现花料,灰、土分布不匀。原因分析a.翻松与拌和机具功率不足,齿深不够,路槽上未充分翻深、翻松。b.直径大于15mm的土块未先粉碎或剔除。c的塑性指数较大,容易结团,拌和困难。预防措施a.应选用合适的机具进行路拌法施工,保证有足够的翻拌深度和打碎能力,通常宜选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在没有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也可用农用旋耕机与多锌犁相结合,用多锌犁将上翻松,旋耕机拌和,再用多锌犁将底部料翻起,旋耕机再拌和,如此。反复56遍;在翻拌过
4、程中,应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务必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b土块应尽可能粉碎,最大尺寸不应超过15mm,对于超尺寸土块应予剔除。c对于塑性指数较大的土,应用专用机械加强粉碎,在用石灰稳定时,可采用两次拌和法,第一次加部分石灰拌和后,闷料一夜,再加人其余石灰,进行第二次拌和。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现象:混合料取样送试验室做标准强度试验,强度不能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原因分析a.混合料配合比确定不当或现场未按规范或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施工。b.石灰质量未达到规范要求,或因存放时间过长,品质下降,造成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C.混合料拌和不匀,强度波动大,使混合料强度代表值达不到要求。防治措施a.以工地实际使用
5、的材料,重新检验或修改配合比。b.检查工地实际配合比,检查投料、计算、计量是否有误;需要注意的是,工地施工时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oc.石灰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混合料强度不足,所以应避免局部地段石灰过多或过少,并充分拌和均匀。压实度不足现象:石灰土压实后,表面轮迹明显,经检测,压实度末达到要求。原因分析a.压实机具选用不当或碾压层太厚。b.碾压遍数不够。c.含水量过多或过少。d下卧层软弱。防治措施a.石灰土基层应选用12t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t的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20Cn1时,应采用1830t的三轮压路机
6、碾压;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压实机具应轻、重配备,碾压时注意先轻后重。b.混合料摊铺后应在12d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一般需碾压67遍;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C.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但不超过2%)时才碾压。d.石灰土施工前,应对其下卧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否则易引起许多不良后果。碾压时弹簧现象:在碾压过程中,混合料出现弹簧现象。原因分析a.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过高。b.下卧层过软,压实度不足或弹簧。防治措施a.混合料拌和时应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如土壤过湿应先行翻晒
7、,并宜采用生石灰粉,以缩短晾晒时间,降低混合料的含水量。b.施工时应注意气象情况,摊铺后应及时碾压,避免摊铺后碾压前的间断期间遭雨袭击,造成含水量过高以致无法碾压或勉强碾压引起弹簧。C.当石灰土过干时,可洒水闷料后再进行碾压,水量应予控制并力求均匀,避免局部地方水量过多造成弹簧。d.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e混合料摊铺前,应对下卧层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下卧层的压实度,若有“弹簧”现象应先处理后再做上层。龟裂现象:碾压时发生龟裂或养生时大面积龟裂原因分析a.石灰土含水量严重不足。b.土块未充分粉碎或拌和不匀。c.下卧层软弱,在压实机械碾压下出现弹簧。d.养生期间,有重车通过,引起结构层破坏。
8、防治措施a.混合料在拌和碾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含水量。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洒水。应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时进行碾压。b.加强混合料粉碎和拌和,对不易粉碎的粘土宜采用专用机械,并可采用二次拌和法。对超尺寸土块予以剔除。C.应保证下卧层的充分压实,对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用10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或表层松散,应适当加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d.养生期间,应禁止重型车辆通行。横向裂缝现象:石灰土结构层在上层铺筑前后出现横向裂缝。原因分析a.结构层由于干缩和温缩而产生
9、横向裂缝;混合料碾压含水量越大,越易开裂。b.有重车通行。未筑上层的石灰土基层,不能承担重车荷载的作用,当重车通过时,易造成损坏,产生裂缝,尤其当下卧层的强度不足和在养生期间更易产生强度性裂缝。c横向施工接缝,包括结构层成型后再开挖横沟所发生的接缝,是最易产生横向裂缝的薄弱面。防治措施a.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碾压含水量,使其接近于最佳含水量,以减少结构层干缩。b.混合料碾压完毕后,应及时养生,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于、过湿或忽干忽湿。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d,有条件时可采用塑料膜覆盖。c混合料施工完毕后,应尽早铺筑上层。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封闭交通,严禁重车通行。d.延长施工段落,减少接缝数
10、量。做好接缝处理,使新旧混合料相互密贴。缩短接缝两侧新旧混合料铺筑的时间间隔。e.产生横向裂缝时,通常不做处理。缝宽时可用沥青封缝,以防渗水和恶化。表面起皮松散现象:灰土结构层施工完毕后,表面起皮,呈松散状。原因分析a.碾压时含水量不足。b.碾压时为弥补厚度或标高不足,采用薄层贴补。C.碾压完毕,末及时养护即遇雨雪天气,表面受冰冻。防治措施a.施工时应在最佳含水量左右碾压,表面干燥时,应适量洒水。b.禁止薄层贴补,局部低洼之处,应留待修筑上层结构时解决;如在初始碾压后发现高低不平,可将高处铲去,低处翻松(须IOcm以上)、补料摊平、再压实。碾压过程中有起皮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碾压。c灰土施
11、工时应密切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在雪、霜冻较严重的气候条件下施工。d.灰土表面发生起皮现象后,应予铲除,其厚度或标高不足部分,可留待修筑上层结构时解决。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现象:灰土基层施工完毕后,经平整度检测,不能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原因分析a.下卧层平整度不好,造成灰土基层松铺厚度不匀,影响平整度。b摊铺碾压过程中,未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平整度。C.接缝未处理好。防治措施a灰土结构层施工前,应对下卧层的平整度进行检验,平整度很差时,可先用部分灰土罩平,然后进行灰土结构层施工。b.摊铺可采用平地机或人工摊铺。平地机摊铺应有熟练工操作,控制好平整度。人工摊铺时应拉线,仔细整平。如采用场外拌和供料,应控制卸料地点和数量。料堆处应彻底翻松、整平。C,边碾压边整平。轻型初压以后,应及时检测与整平。卸料和碾压时应避免在碾压层上停车或急转弯。终压以后,可将局部高出部分铲平,低洼处不可采用薄层罩面办法提高平整度。d.两个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预留未压部分翻松后一起再进行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