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辽宁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是“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依据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领域专项规划及地方规划或实施方案、部署年度工作、完善政策体系的重要依据。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三五”时期主要成效“十
2、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实现了“连续、稳定、转换、创新的统一,多项工作取得重大成果。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推进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组建自然资源厅和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完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和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试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不动产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面启动,完成5个保护地和两条河流的确权登记。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建立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矿业权出让制度。要素保障扎实有力。我省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增加72
3、0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70平方公里,审批建设用地260平方公里。安排省级地质勘查项目236个,新发现大型矿产地5处、中型矿产地10处、小型矿产地25处。批复用海7396平方公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省政府政务大厅。大力推进审批“四减”,审批环节压减20%,审批材料压减43%,办理时限压减60%,全部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强化“订制式”服务,采取特事特办、容缺受理等措施,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及时落地。耕地保护成效显著。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市、县、乡、村四级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全省划定永久基
4、本农田5528万亩,超出国家下达指标6万亩。落实耕地保护面积7752万亩,超出国家下达指标850万亩。生态修复有序有力。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407公顷,超出任务面积3%;治理生产矿山3656公顷,超出任务面积27%,连续5年超额完成任务。修复海洋岸线64公里,滨海湿地6424公顷。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清零。绿色矿山建设成果丰硕。全省建成绿色矿山84家,其中54家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30家纳入省级绿色矿山项目库,3个勘查项目入选全国绿色勘查示范项目,辽宁阜新海州入选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有力推动了矿业领域向集约高效、环境优良、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方向转变。海洋事业健康发展。与中
5、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辽宁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海洋相关领域专项合作。为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壮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做好项目储备,2017年启动海洋优势产业项目的遴选工作,截止到2023年底,已收集并确定海洋优势产业项目三批共80个。在深圳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辽宁专场推介会,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大力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推介优势产业项目55个。完成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建立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体系。强化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度,制定分类处置办法,压缩围填海面积约1300公顷。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提质增效。完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节点与国家主节点的“五统一”升级改造
6、,合作开发“辽宁省应急管理智慧云平台”等20余个应用系统。完成58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对2100余座测量标志实施管护,持续为全省4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位置与导航服务。实现0.5米、1米、2米等多种分辨率遥感影像全省覆盖,完成全省域1:1万地形图更新,实施4.6万平方千米基础航空摄影和680平方千米水下地形测绘。向省委省政府等部门提供工作辅助用图3000余幅、测绘基准成果3000余个、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6万余幅。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健全完善常态化预警、预报、值守机制,推进以技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成果持续巩固。2016年“720”“725”强降水、2017年
7、“8.03”强降水、2019年“利奇马”台风过境、2023年“巴威”台风过境期间,全系统防控严密,应对有力,累计撤离灾区群众20余万人次,连续5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开展近岸巡查200余次,准确掌握全省海域沿岸冰情,全省海冰期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第二节“十四五”时期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是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凸显期。我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与南方发
8、达地区尚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时期,辽宁进入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任重而道远,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土地资源要素保持刚性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利用效率的任务十分繁重。“十四五”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的攻坚期。我省生态本底脆弱、历史欠账较多、退化形势严峻等现实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状况不容乐观。除辽东地区外,自然资源要素存在分布不均、质量不高、人为干扰过多的现象。“十四五”时期,碳达峰行动全面启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系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仍将处于压力叠
9、加、负重前行、迎难而上的爬坡期。“十四五”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关键期。我省是全国第一批进入深度老龄化和人口收缩的省份,城镇化增量潜力相对有限,区域差异将更加显著。辽中南城市群发展不充分、不协调,沈阳、大连要素高度聚集,其他城市发展动能不足,人口持续外流,不利于形成高水平均衡的城市群发展格局。辽东地区生态资源价值转换渠道不畅,辽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资源依赖程度深。亟需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
10、安全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保护与发展,统筹保障资源和自然生态安全,强化科学布局、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高效利用,着力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支撑能力,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筑牢根基。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安全底线。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扎实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严守我省耕地和基本农田、生
11、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守住安全边界,维护生态安全,夯实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安全基础。坚持高效利用。强化节约集约概念,建立健全促进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能力。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基础,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系统观念。贯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态各要素,增强生态系统保护整体性;统筹保护与
12、发展,在多目标平衡中抓要害、守底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为民服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增强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不动产登记、测绘地理信息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三节主要目标2025年主要目标。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初步构建,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进一步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全面划定,保障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自然资源
13、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家底逐步摸清,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35年远景目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高效运行,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新的突破。专栏1“十四五”自然资源发展主要目标表序号指标单位2023年2025年指标属性1耕地保有量万亩6902落实国家下达任务约束性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5522落实国家下达任务约束性3建设用
14、地规模平方公里17007落实国家下达任务预期性4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16落实国家下达任务预期性5自然岸线保有率%35落实国家下达任务约束性6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42190.86落实国家下达任务约束性7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34.7100预期性8滨海湿地修复面积平方公里64.2416.5预期性9海岸线生态恢复长度公里164123预期性注:内为5年累计数;第三章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要素保障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增强城乡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保障能力,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
15、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落实国家对辽宁国土空间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国家和全省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立足国土空间自然本底特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应性,优化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全面支撑全省“一圈一带两区”的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省高质量协调发展。第一节科学构建国土空间保护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完善和细化省级主体功能区,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要求,推动自然地理本底与开发保护格局相互协调,引导辽宁中部、东部、西部、沿海地区差异化发展,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格局,支持全省更加均衡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筑牢生态空间格局。保育东西两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辽东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和辽西低山丘陵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蓝色海岸带,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实施河口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完善陆海联通生态廊道体系,重点治理辽河、浑河一太子河、大凌河等河流生态廊道,实现生态廊道山海联通、生态环境陆海统筹;畅通滨海廊道、医巫闾山廊道、辽西北廊道、辽东廊道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保障生态系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