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容美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美容美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美容美体艺术(750111)二、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三、基本学制3年,按照第一年宽基础,第二年重专业,第三年选方向(升学或就业)的思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岗位实习半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面向高端美容美体养生会所、美容院、广告影视媒体、日化产品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美容美体服务、影视造型设计、人物化妆造型及美容类和彩妆类产品销售等工作,从业者要具备美容美体艺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及技能,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艺术审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从事美容、美体、美甲、化妆
2、造型设计等相关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五、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一)、职业范围主要就业单位美容美体艺术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美容教育培训机构、演艺文化公司、时尚杂志社、婚纱影楼等。主要就业部门企业企划部、形象设计部、企业公关部、服装设计部等。主要就业部门美容方向:美容美体艺术师、美容美体艺术顾问、店长、美容师助理、美容院总监部门主管。形象设计方向:品牌经理、区域经理、化妆设计师、色彩搭配师、婚纱形象设计师等。(二)、岗位面向专业方向初始就业岗位发展岗位拓展延伸岗位美容美容助理师美容师美体师产品销售员美容技师美体技师培训I讲师形象设计顾问美
3、容技术总监门店管理电商客服经理化妆化妆助理电商体验官产品销售员化妆造型师影视化妆师培训讲师培训主管美甲自主经营者美甲美甲师美甲技师自主经营(三)、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1美容师美容师(中级)美容美体艺术六、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知识目标1 .了解皮肤护理和化妆、美甲的专业知识。2 .熟悉美容常识的基本知识。3 .掌握美容、化妆连锁经营管理模式。4 .熟悉护肤品分类及性能等基本知识。(二)能力目标1 .具备良好的皮肤生理学、文化基础与美容、化妆品营销等相关的专业知识。2 .较好的掌握
4、与美容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3 .能够较准确地进行面部、身体诊断,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专业项目推荐及完成专业操作,达到由内而外的美丽调养。4 .具有创新设计及疗程设计的相关项目管理能力。5 .能通过营养学、美体学等专业基础知识来完成对人整体美的塑造。(三)素养目标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关心集体、热爱祖国。3 .要有一定美术绘画能力,设计创新思维。4 .具有初级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语资料。5 .掌握信息技术,能利用计算机等进行网络收集、整理专业相关资料、信息。6 .具有基本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1.人物形象设计;2.艺术设计本科:1.戏剧影视舞台造型专业;2.艺术设计专业八、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主要以产教融合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本专业服务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与广州市依柏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融合,以东莞市华南职业技术学校美容美体实训室基地为教学实训场地,以美容基础、化妆与造型、美甲造型、人物整体造型、皮肤护理、美睫、纹绣、美体塑形等管理技能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顺应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成长规律,在美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按认知体验
6、、实境训练、岗位历练三个阶段实现能力递进,把学生从生手逐步培养成高技能人才。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生产运行规律,以利开展岗位实践。从以学校培养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企业培养为主,实现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序过渡。九、课程设置及要求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语文、体育与健康、就业指导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包括美术基础、美容基础、化妆品营销、服饰与造型
7、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专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专业技能课包括化妆与造型、盘发造型、美甲造型、人物整体造型、皮肤护理、纹刺、美体塑形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导向和基础。公共选修课包括礼仪、心理健康、计算机基础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一)公共基础课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8、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38兴的奋斗之中。要求: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9、义思想学生读本内容:全套读本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科学编排不同学段分册内容和呈现方式,注重将系统性与学段针对性、严谨性与学生适宜性紧密结合,体系完整、重点突出、螺旋上升。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逐步形成对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信和自觉。193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
10、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要求: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384哲学与人生内容
11、: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40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要求: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12、。5职业道德与法治内容: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要求: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386劳动教育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解
13、劳动和幸福与中国梦的关系;掌握劳动对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具体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对中职学生成长的意义、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了解新时代劳动特质;掌握劳动周等项目的育人作用。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要求: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为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
14、劳动能力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7语文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194(2023194年版)要求开设,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8工匠精神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要求开设,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劳动模范和
15、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的作品,领悟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精神特质和人格魅力,认识人文素养教育对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加深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增强职业意识,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体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20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要求开设,在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增强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培育文化自信,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1910数学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要求开设,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共笛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